首页>
根据【关键词:民法典】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用工匠精神打造民法典
-
作者:
刘武俊
来源:
民主与法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尽善尽美
民法典
良好心态
科学化程度
依法治国
可预期性
精神
-
描述:
编纂民法典是一项极富挑战性和创造性的立法工程,需要参与编纂的立法者培养一种“雕刻法律”的良好心态,进行细致入微、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作为一种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制度设计,法律其实是一种“内在
-
书似明灯 引导一生
-
作者:
梁慧星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三国演义》
民法典草案
保护弱者
古代文化
《水浒传》
《怎么办》
车尔尼雪夫斯基
对我影响
翻译小说
-
描述: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的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很多人在读书非常少的时候,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不管承认与否,读书一“入定”,你就宛若站在高处看风景。大凡读书,是读一种知识,读一种经验,读一部人生。只要你认真投入,就会读出种种神奇,读出无数坎坷,读明世间哲理,读懂万般谜语,读懂让人为之高兴为之忧愁为之生为之死的内涵和真谛。站在书前,你仿佛觉得一座山一条江一棵树一种阅历一种想象和形态各异的人,蓦地站立在你的对面。此时此刻,风景是一种灵性的感悟。因为,读书人总爱以书为镜,照出现实,照出是非,照出古今。“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 来风满楼”。许浑的佳句可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读来读去,一幅人生的景致岂不跃然纸上?读书有距离说。近视则错,远观则清。聪明之人常站在书外而读书,有角度而读。读一本好书,就是站在思想的至高点去观社会舞台上的大风景,读风景中来来往往的人生。书,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结晶,本身就源于大千世界五彩缤纷的风景。它还包含着人世间众多情感——这一十分独特又无处不在的风景。读这种风景,会唤起读书人全新视觉,让心与心贯通。读书要有一...
-
沪上三叹:“民法法典化与反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侧记
-
作者:
周林刚
来源:
清华法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马法
民法学家
德国民法典
文化问题
民法法典化
实证主义
国际研讨会
意大利语
裁判规范
法国民法典
-
描述:
一研讨会的日子是4月2、3两日。3月31日晚,直达快车从北京出发,次早便到上海。下榻的酒店距华政不远,地处城市的中心,一片摩天楼的森林。这片森林白天花谢,晚上花开,五彩缤纷,闪闪烁烁。说来颇为反讽,人之伟大,大约就在于使人在她自己的造物面前感到渺小与无力,感到在无所适从面前极度的适应需要。不怕诸位笑话,差不多六年以前,初出农村的黄口小儿站在昌平府学路27号十四层高的主楼面前,猛然一阵震颤,惊恐无比,酸泪几乎夺目。今日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还是不禁为这头顶的西门丁天空而惊叹。我住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