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及其特点简述
作者: 段文杰   来源: 敦煌学辑刊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窟艺术   西千佛洞   净土变   经变   安西榆林窟   出行图   维摩变   吐蕃时期   毗沙门天王   弥勒像  
描述: 敦煌石窟艺术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中外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以莫高窟建窟为最早,其它两处均为莫商窟的分支,开窟较晚。总的说来,上起十六国,下至元代,连绵千余年。现存五百五十多个洞窟,保存着历代塑像两千数百身,壁画五万多平方米。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风格之独特,艺术技巧之精湛,都不愧为我国举世无双的民族艺术宝库。敦煌石窟艺术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总的说来可分三大类;建筑、雕塑和壁画。这三者互相结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又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发展的规律。
千古传承:中国弓之演变(上)
作者: 秦延景   来源: 轻兵器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时期   观徐州李司空猎   弓矢   张祜   白马篇   兵车行   陈同甫   古代诗词   破阵子   毗沙门天王  
描述: 弓,这种冷兵器在中国的出现较早,可谓历史悠久。本文以大量的中国古籍文字记载及出土实物详细展示了弓在中国的深刻文化渊源——古代诗词中关于弓的描述自古中国武艺流传有一句话:"武艺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远古神话中后羿射日的传说,表明了中华远古先民们弓矢的起源之早。中国射艺源远流长,古代诗词中既有"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白马篇》)的从容,也有"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出自唐代张祜《观徐州李司空猎》)的荣耀,更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出自南宋时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的声势,当然也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出自唐代杜甫《兵车行》)的惶恐。中国佛教中四大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在宋朝之前,其石刻雕塑大部分为手持弓矢的形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