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国货护肤品逆袭生金
作者: 范晓   来源: 南国博览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国货   化妆品   国际   凡士林   护肤品   老品牌   高性价比  
描述: 雀羚凡士林润肤霜、宫灯杏仁蜜等凭借着国货、安全、怀旧、高性价比等特质,迅速汇集了大批拥趸,成为美妆界的一股清流。
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
作者: 张晓舸   来源: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狄金森   花意象   男权文化中心   比兴   儒家人伦观  
描述: 文章从李清照和狄金森诗歌中花意象所呈现出的不同形象、不同内涵、不同基调出发,探索引发这种差异背后的艺术家创作个性以及她们长期浸润的中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诗学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受中国文学深厚的比兴
中国传统造型中的数列比研究:以青花瓷中辅助纹饰的分析为例
作者: 蔡富军   谢璐威   来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元素   辅助纹饰   数列比  
描述: 青花瓷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青花元素也为国人所喜爱,并不时地被融入到现代生活的设计之中。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青花瓷中辅助纹饰的的所占数列比进行分析,探究其文化表现与民族魅力的科学依据,分析其为现代设计创作提供的有效参照信息。
物件之死——情感的案件
作者: 艾克巴·阿巴斯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拉美   物件   油画媒介   观者参与   比较文学   书法   希腊神话   法国诗人   绘画   中国山水画  
描述: 陈丹青的新作似乎印证了法国诗人马拉美(Mallarme)的说法:“世界归存于书本”.他的油画的主题并非气势磅礴的中国山水,而是一本本展示着山水与书法的书画册,仿佛山水与书法成为了书画册中的附带的艺术.所谓“绘画”,真的变成表现绘画的绘画.陈丹
南京艺术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并校三十周年纪盛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拉美   物件   油画媒介   观者参与   比较文学   书法   希腊神话   法国诗人   绘画   中国山水画  
描述: [本刊讯]:1982年12月8日上午《南京艺术学院建校七十周年并校三十周年美术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和本院绘画展览馆、工艺美术展览馆和新落成的图书馆隆重开幕。这次美展分四个馆展出各个历史时期校友的国画、书法篆刻、油画、国画、水彩、水粉、粉画、版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等作品582幅;本院美
美术系简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拉美   物件   油画媒介   观者参与   比较文学   书法   希腊神话   法国诗人   绘画   中国山水画  
描述: 《苏天赐油画选》最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张华青新疆写生作品选》最近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第八届全国版丽展览于七月下旬同时在北京、贵阳、合肥三市举行,展出精选作品466件,江
水粉画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 曹辅銮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拉美   物件   油画媒介   观者参与   比较文学   书法   希腊神话   法国诗人   绘画   中国山水画  
描述: 水粉色起源于古代壁画任何画种的形成与发展,与所使用的颜料、工具、材料密切相关。没有油彩颜料就不会产生油画;没有水彩颜料,也不会有水彩画;同样,没有水粉色的使用,水粉画就不可能产生与发展。在绘画颜料中,一般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粉画颜料亦称不透明的水彩颜料
造型艺术比较研究
作者: 常宁生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史家   西方美术   沃尔夫林   艺术类型   艺术现象   艺术科学   贡布里希   人类艺术   不可通约性   比较美术  
描述: 一、历史与现状 19世纪中期对造型艺术的研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与美学分离的独立的艺术科学。这门学科的形成与当时不断增长的文物知识密切相关。19世纪初希腊爱吉纳岛神庙的古风雕刻被运往慕尼黑,帕台农神殿的浮雕运
设计与趣味:艺术从古典进入近代的转变
作者: 田春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趣味   设计   诗画比较   古今之争  
描述: 艺术走出古典,既要从古典笼统含混的分类体系中走出,又要抛弃其古典的规则,适合于近代社会对接受者个人感受的尊重。文艺复兴时期设计(disegno)概念的提出,将绘画、建筑、雕塑统称为"设计的艺术",与手工艺相区别,实现了第一步的分离。17世纪末,"古今之争"之后趣味概念的提出,一方面继续将艺术与科学相分离,使艺术获得更为清晰的文化地位;另一方面,以对批评家的个人感受和模糊认识的尊重,将艺术从古典规则中解放出来,以思想启蒙的先声真正走向近代,完成了关键的第二步。
中西“美术”概念及术语比较
作者: 邢莉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概念   中西比较   视觉艺术  
描述: 中西“美术”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西方的“美术”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在中国,“美术”一词却从一个双重概念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视觉艺术概念;第二,西方的“美术”作为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的总称,是一个阶段性的称谓,但中国的“美术”不再是一个阶段性的术语,它从一个特殊概念变成了一个一般性的概念;第三,西方的“美术”是一个带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概念,但在中国,“美术”一词既无种类和风格之分、更无雅俗和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分,它最终完全变成了一个中性的学科概念。
< 1 2 3 ... 46 47 48 ... 278 279 28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