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根 】搜索到相关结果 91 条
投入还是抽身而出,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参与与否的问题(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2012年我与刘鼎、苏伟共同受邀策划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我们提出“偶然的信息:艺术不是一个体系,也不是一个世界”作为展览的题目,以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本土艺术历史的叙事逻辑为讨论的主要内容。共同出现在该展览的邀请函、海报、广告和画册封面上的图是上海艺术家钱喂康创作于1995年的作品,“通风现场”。
姚清妹 行为表演的自治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魔金石空间2015 伊始推出长驻巴黎艺术家姚清妹在中国的首个个展“姚教授”。展览以姚清妹的行为表演为艺术实践基础,在呈现形式上却发展成为由影像、投影、雕塑、图像文本、行为、诗等多种媒介组合构建的“行为
陈花现 起于庙宇的鄙野线条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陈花现的美术启蒙是从福建庙宇中开始的,庙宇是福建人的美术馆,绘画、雕塑、书法、仪式、戏剧、音乐,都会被堆积排布在一个空间里。受此影响,陈花现的作品多以道释仙怪为创作题材。他认为“神话是人类想象力的寄存处,仙怪是人在人类想象湖泊里的倒影,画它们,实则更多的是人心的表达,宗教亦属人本。”此外他也会以青年艺术家的姿态去思考,用他的绘画语言去调侃、表达他的欢乐、忧愁、恐惧、愤怒。
彭薇 语境的剥离与重构
作者:
王薇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从彭薇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种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并置。其部分以装置为载体,并以笔墨为中心完成的作品,显现出一种文化背景及作品形式上的综合性特征。在画面内容上,艺术家往往将东西方古代经典图式直接加以挪用,并将它们从原初语境中剥离,继而置身于一个崭新语境之中,从而使作品生成某种特殊的情境与意味。 I ART:你的作品往往融合了包括绘画、装置、雕塑在内的多种元素,显示出形式上的综合性特征,这是源于怎样的思考? 彭薇:现在的展览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展览的空间在发生变化。
王礼军 找到圆心,然后尽可能把半径延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艺术家的工作就是画一个圆,圆心就是自己,半径是自己的艺术语言。要画圆首先得先找到圆心,然后尽可能把半径延展,最后你所能成就的那个圆也就会越大。寻找圆心是一件颇有乐趣的事。”这是王礼军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从最初对具象写实的关注到对材料的挖掘,再到语言的锤炼,就是王礼军在寻找圆心,延展半径的过程。 I ART:本科和硕士都是在中央美院雕塑系二工作室学习的,具象写实的学习给你的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王礼军:学院的教育使我对造型会产生天然的敏感和偏好,也激发出较强的表达能力,但同时这也成为了一种束缚。
王根生作品选
作者:
王根生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根生
描述:
在王根 生的作品中,最能引起他人深层记忆的是那些表现西藏题材的绘画作品。不仅让人欣喜地看到其作品内在博大的生命精神,同时还让人看到他向绘画难度挑战的毅力,他以自身的努力寻求中国工笔画所能达到的绘画高度
王根生的美学世界
作者:
张苑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主义作品
绘画作品
中国工笔画
生命精神
陈逸飞
墨妙
写意画
艺术品市场
王根生
陈丹青
描述:
在王根 生的作品中,最能引起他人深层记忆的是那些表现西藏题材的绘画作品。不仅让人欣喜地看到其作品内在博大的生命精神,同时还让人看到他向绘画难度挑战的毅力,他以自身的努力寻求中国工笔画所能达到的绘画高度
中国当代油画的平面化倾向:国人审美特点的文脉传承
作者:
肖鹃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化
审美特点
文化根源
描述:
当代,具有平面化特点的油画作品以其特有的视觉冲击力和新奇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中国油画市场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关注和喜爱此类油画作品。画家们在画面上主观弱化物体的明暗变化,体面转折、空间层次等,采用对造型进行抽象变形和平涂色彩的方式,使画面表现出平面性、单纯性和装饰感。纵观中国的油画史,其作品一直有呈现出平面化这一倾向。
根雕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及表现
作者:
吴建锋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雕艺术
生态美学
描述:
根雕 艺术作者最好的老师就是大自然。根雕 艺术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始于夏商,到明清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根雕 艺术吸收了石刻、木雕、雕塑等艺术的创作长处,结合自身自然的形态的天然优势,呈现出根雕 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本文针对根雕 艺术美学的性质,进一步探究根雕 艺术的生态美学特点。
根雕艺术创作经验谈
作者:
叶石和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美学意境
根雕艺术
根材
描述:
根雕 艺术,包含了艺术家发掘、彰显自然之美的能力,也包含了艺术家对自然与生命的感悟。笔者在与自然根 材不断地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中,逐步地体悟到一种身心交融的境界,在理性的思考中进行感性的艺术处理,将个性化
<
1
2
3
4
5
6
...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