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镜观世界:于重文个展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展览时间:2013年11月9日-2013年11月28日 展览地点:全艺术当代艺术中心 11月9日,由全艺术当代艺术中心主办的“镜观世界—于重文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全艺术当代艺术中心·贰号馆盛大
久画廊“抱虎下山:王华祥师生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10月20日至11月20日,《学院师生系列展》之“抱虎下山——王华祥师生展”在位于798艺术区的久画廊举办。本次展览作品的创作时间跨越二十五年,內容涉及油画、版画及素描等,集中展示了王华祥先生多年来取得的教育成果和艺术成就。10月25日下午,本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于久画廊举行,何桂彦担任研讨会主持,包括评论家、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等在内的近20位嘉宾就王华祥的教学与创作、方法与观念,以及当代艺术的教学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格物致知 中国工笔画的当代表述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中国工笔画在传统意义上似乎拥有不容改变的范围与定义,尤其北派工笔的富丽华贵与南派工笔的清新野逸已经在传统画家们的笔下得到完美演绎。但当工笔画走入当代,艺术家们从创作观念和表达方式上的变革开始远远脱离传统工笔画的概念和惯性思维,他们在艺术上的探索和激活,已经将“工笔画”这一概念表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姿态和艺术价值。
叶玉昶泼彩·心裁
作者: 王薇   来源: 艺术汇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生活   科学理性   汪曾棋   人生艺术化   维特根斯坦   思想者   丰子恺   价值取向   为人生而艺术  
描述: 有别于中国传统绘画清淡古雅的视觉特征,叶玉昶的泼彩花鸟画显现出的是一种亮丽而厚重的审美特点。在其兼工带写的画面风格中,细腻工笔所呈现的具象性与泼彩晕染所带来的抽象性自然融合,从而达到虚实相生、中西融通、意趣无穷、变幻莫测的视觉效果。 虽已年逾七旬,叶玉昶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就在不久前,艺术家的泼彩扇面展在温州博物馆成功落下帷幕。
好军人 好画家 好朋友
作者: 朱乃正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道路   静思   解放军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战争题材   中国油画学会   军事题材   杨根思   万马   油画系  
描述: 每当我静思一个人的命运和我们这—代艺术家的成长过程的时候,总是要想到他,想到崔开玺。他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走过了—条漫长而崎岖的道路。因为开玺是军人,所以他的作品时时露出军人气概。1959年他创作的《演习之后》在全军第二届美展中一炮打响,被评为优秀作品。这是他的处女作,同时也是成名作。记得他还在《美术》杂志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的文章,此后便发现他的许多作品都遵照着这一信
不想说“画”
作者: 盛沉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菜根香   满脸通红   郭北平   二时   西安美院   毕业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   画中   朱乃正   渐行渐远  
描述: 以前不画画,也没有见过人画画。儿时,被人宠爱,所以也可爱、听话,可总想和村里的孩子干些坏事,但每每总是跟随者,没胆参与,偶尔调皮捣蛋一下也总会遭到家人一顿训斥。那时学习还好,得老师的厚爱,可是这一切在上高中之后被改变了。高中是在县城上的,那时候感觉县城就是现在的繁华城市。高二时,班上有个同学喜欢画画,常背着一个大大的绿色画夹,那种神气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尤其是女生的目光。我是那么好奇与羡慕,随后被他"拉拢"也就学起了画。从那以后我也背一个画夹,不过是很小的一个,同样吸引了好多人的视线。
应物象形 蔚为大观——谈根雕人物艺术创作
作者: 闵红兵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雕   相材   选材   作稿   创意  
描述: 根雕人物创作是根雕艺术中的一个门类分支,主要包括选材、构思、作稿、制作等几个程序,每个程序都有一定的要求与窍门.从事根雕人物创作,既要心灵手巧,又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定力,还要能随时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只有严格遵照根雕艺术创作的理念与技巧,才能到达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忘形取意、舍表求神的主旨意蕴.
浅谈民国文房用瓷
作者: 臧天杰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本性转变   传统与现代   日用瓷器   新品种   文房   中国传统   民国时期   文具   东方与西方   粉彩  
描述: 民国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逐渐碰撞出时代的火花,当时的陶瓷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既保持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延续,又表现出一些新的根本性转变。在此背景下,瓷质文房用具作为民国日用瓷器的重要
木取自然 雕赋内涵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置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吉祥图案   雕刻   树根   民间工艺   木雕艺术   自然形态   艺术品   传说故事  
描述: 木雕艺术作为雕塑的一种,也可被归为“民间工艺”。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也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的则为“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
我和『油画婆婆』的明媚生活
作者: 晓红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徒生童话   女主人公   港口城市   美人鱼   独具特色   新加坡   艺术品   艺术形象   旅游城市   哥本哈根  
描述: 从南京大学毕业后,丁莉做了南京媳妇,婆婆比她外婆只小两岁,婆媳俩整整隔着两个代沟.婚后不久,丁莉发现了一个秘密:婆婆卧室里藏着一大堆油画,都是婆婆背着家里人画的.婆婆的画技究竟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她为什么不肯将画技示人?已近暮年的婆婆在丁莉的眼里一下变得生动起来,丁莉试着走进婆婆的生活.和儿媳妇相处,婆婆也从油画中悟出了"为婆婆之道":这就像调色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色彩,直接放在一起肯定冲突,而互相调一点后,在一起就显得和谐了.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