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古诗别译
作者: 吴守春   来源: 散文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农   柳树   青海湖   乡土诗   陈述句   定语   古诗   司空曙   月牙儿   油画  
描述: 王维:鹿柴五言绝句,窄窄的如进入辋川风景区的门票。没有什么比大自然更值得游览参观。题目,本身就令人神往。鹿柴,其实是鹿寨。神出鬼没的野鹿,在山林里走动,蹭落了一层厚厚的梅花,在皮肤上屯集;头颅那一小块面积,也被绿化了,是谁,栽了二株落叶乔木?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岩、泉、鸟、树、时间都
柳绿河欢又一春
作者: 沧江鱼   来源: 湖北档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沧江鱼   《柳绿河欢又一春》   散文   中国   当代  
描述: 阳光刚解开冬眠的扣子,河堤上的柳枝便撒开娇嫩的长发,一如出浴的少女,清新靓丽,焕然一新。日益绚烂的阳光,羞愧了残冰,提炼出最后一滴水珠,把寒冬结为五彩的云霞。风携带着温暖的嫁衣翩翩而至,把怡人的气流出嫁给温柔的问候,悄然送上。燕子飞来又飞去,绚烂的花朵揭露了老农的心事。微笑
有感于那盆夹竹桃
作者: 纪金典   来源: 下一代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子   柳树   迎风   墙角   山茶花   红粉   花粉   人生   夹竹桃   夏日  
描述: 我家墙角有一盆夹竹桃,叶狭长,绿绿的,像柳树的叶子,花粉红粉红的,可与山茶花媲美。在五彩的夏日里,它昂首挺胸,迎风吐艳,尽情展示迷人的风姿。我常想,如果人生能够像它一样该多好啊!
魏柳扬作品欣赏
作者: 魏柳扬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综合装饰   艺术瓷   职工大学   江西省   陶瓷文化   魏柳扬   工艺美术   景德镇陶瓷   作品欣赏  
描述:扬 1962年9月生于景德镇,原籍江西省新建县。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创“积粹斋”工作室。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艺术瓷厂美研所艺术室主任,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所画师。擅长粉彩、青花及综合装饰,尤精于粉彩人物,攻写兼长。
“学到手再变”―油画民族化思潮中的罗工柳油画研究班教学研究
作者: 曹庆晖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到手再变   油画民族化   油画研究班   罗工柳  
描述: 本文着重将罗工在油画研究班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放在上世纪50、60年代的文艺空间中进行认识和分析.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把握罗工"学到手再变"这一思想认识的来龙去脉和由此形成的教学方案,从而以小见大地反映新中国高等油画教育在特定历史时期下为创造中国自己的油画而进行的教学探索.
油画
作者: 罗工柳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到手再变   油画民族化   油画研究班   罗工柳  
描述: 油画
西贝柳斯纪念雕塑
作者: 萧冯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合   圆管   象征   民族历史   森林   纪念   西贝柳斯   雕塑家   现代雕塑   开口方式  
描述: 圆管的集合象征了森林,粗砺的质感渲染了雄浑的意境。风吹过不同开口方式的钢管,就演奏出一首自然的乐曲,雕塑家以此来纪念芬兰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博得了广泛赞誉,是现代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
谁来书写当代南京的文化传奇?
作者: 李沅   潘雪江   来源: 金陵瞭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头百姓》   南京大屠杀   《虎踞钟山》   文化名人   《伟人周恩来》   《柳毅传书》   书写   传奇  
描述: 》、电视文献专题片《伟人周恩来》、油画《公元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丛书《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民歌《茉莉花》、杂技《顶碗》、越剧《柳毅传书》、话剧《虎踞钟山》、电视文化系列片《金陵文脉》、图书《南京百年风云》。[第一段]
李国豪晚年学书法
作者: 胡久庵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练习   校长   传统技法   画展   晚年   书法   个人   柳公权   毛笔字   现代精神  
描述: 1981年5月1日我在同济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九十高龄的颜文樑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消息很快传到校部,李国豪校长得知,抽空也去看了一下展览会。值班的同学告诉我:"李校长曾来参观。"我未能亲自接待,觉得有些
我为张充仁先生刻匾
作者: 周家有   来源: 世纪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卓越贡献   齐白石   八十年代   条子   上海   文化素养   水曲柳   工作室   雕塑家   纪念馆  
描述: 我业余从事匾刻、楹联之艺。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从周先生对我讲,上海的张充仁你可去拜访一下,他是位有文化素养的雕塑家。于是从周师写了条子和地址交我。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敲了合肥路上张先生的大门。不久一位慈眉善目的先生开了门,我说明来意,呈上条子。他说,我就是张充仁,请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