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柏拉图】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模仿之谜——艺术模仿论语义生成考
-
作者:
赵炎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
模仿
柏拉图
再现
-
描述:
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作为一个艺术理论术语的"模仿"之含义的生成。首先考察了前柏拉图时代文本中对于"模仿"这一词语的使用及含义,在此基础上清理了柏拉图不同时期的对话中涉及到绘画和雕塑艺术模仿的那些用法
-
浅谈西方古典美学
-
作者:
卓鑫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柏拉图
"学"
黑格尔
西方古典美学
-
描述:
西方古典美学指的是从古希腊到近代的美学,其开端的代表是柏拉图,其成"学"的代表是鲍姆加登.其顶峰的代表是黑格尔.
-
人文原创何以可能?
-
作者:
李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原创诗学
价值理念
基础文类
柏拉图
理论家
科学领域
人文现象
原创者
现实根源
-
描述:
"人类社会的基本争论少之又少,而且还出人意料地一成不变。"1当英国报人兼政治家约翰.莫利(John Morley,1838~1923)这样说时,他心里想的正是人类的基本价值理念,比如自由、正义、德性
-
形态的觉醒:有机抽象造型训练思考
-
作者:
秦璞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观念
原创诗学
价值理念
基础文类
柏拉图
理论家
科学领域
人文现象
原创者
现实根源
-
描述:
形态的觉醒:有机抽象造型训练思考
-
加里·希尔的视频装置艺术
-
作者:
艾永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心相互作用
柏拉图式
视频装置
纯粹唯理论
-
描述:
转化成直接的感觉经历,希尔的作品带来了许多关于电子媒体同我们身心相互作用的新观念,并用柏拉图式的纯粹唯理论超越感官的方式始终惯穿在视频装置创作中。文中描述了若干件作品,介绍加里·希尔的思考方式和艺术手法
-
新柏拉图主义思想与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创作
-
作者:
宋文静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
十四行诗
雕塑
新柏拉图主义
-
描述:
新柏拉图主义是罗马帝国衰微时期发展起来的哲学运动,它以柏拉图的理念为基础,并重新阐释了柏拉图的思想。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家普遍受到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本文以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及十四行诗为例,试述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对米开朗基罗艺术创作的影响。
-
论后印象画派艺术思维对中国当代油画的意义
-
作者:
郝文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西方艺术史
客观事物
印象派画家
艺术创作
莫奈
模仿说
海德格尔
油画
认知思维
借鉴意义
艺术思维
西方绘画
整体
柏拉图
现象学
艺术家
创作者
中国当代
认知方式
睡莲
主观感受
印象画派
-
描述:
印象画派的产生,不仅在西方艺术史上是一个创举,而且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创作仍然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事实上,西方绘画自柏拉图的模仿说以降,无不在客体的形象上绕来绕去,企图通过一定的手法与技巧,达到重视现实
-
古典盛期的希腊艺术与柏拉图的模仿理论
-
作者:
赵炎
来源:
装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仿
柏拉图
希腊艺术
古典盛期
-
描述:
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希腊古典盛期的艺术发展状况与柏拉图关于艺术的模仿理论来探讨希腊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所取得的奠基性成就。通过现存的相关作品和文献考察了柏拉图时代希腊绘画和雕塑的发展状况,勾勒出柏拉图
-
艺术何以公共?
-
作者:
包林
来源:
装饰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体
兴趣爱好
柏拉图
艺术家
现代艺术
社会历史
普遍性
建筑雕塑
-
描述: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雕塑、壁画等传统美术领域内的创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景观中,社会大众接触艺术的机会和审美能力大大提高了。也因此,公共艺术设计的标准和原则成为城市建设中需要规范的重要问题。本文提出了艺术何以公共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对于正确认识"公共艺术"的概念与意义,思考公共艺术存在的问题,建立公共艺术的评价标准以及推动大众审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
论柏拉图的“灵感说”
-
作者:
李秀斌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殖力
美的理念
艺术感染力
柏拉图
美的事物
诗神
灵感说
理念世界
别林斯基
文艺创作
-
描述:
灵感,按照古希腊人的最初理解是指神的灵气,即诗人在创作时吸入了诗神的灵气,才使作品具有超凡的魅力。在早期希腊人看来,雕塑、建筑与诗、音乐有所不同。雕塑家和建筑家都是艺匠,他们所从事的雕塑和建筑活动,纯粹是人的活动,他们以明确的数量关系使作品达到均衡相称;而诗人和音乐家则是从神祗那里吸入了灵感之气,形成了由神附体的活动,这种活动是使宇宙秩序化的一种手段。因此,诗和音乐既不是原料意义上的技艺生产,也不是一般规范化的制作,它们是作家求助于阿波罗神和缪斯女神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情感因素和迷狂性质,有深刻的心理性意义。它们对于人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从文字记载来看,荷马与赫西俄德都曾在自己的史诗“序曲”中,吁请诗神授予灵感,给予神助,使诗人得助于诗神的灵光而激发魂魄,从而创奇句,造情文。后来,抒情诗人品达提出了伏根于灵感说的天才与技巧问题。他认为,“生而知之”是天才,“学而知之”是技巧,天才比技巧更好,而诗人的灵感恰是先天的禀赋在后天努力的结果。显而易见,品达的灵感说与荷马、赫西俄德的灵感说有所不同,前者已不再是神秘的“神助”或“神启”了.它已由客观外在的诗神附体,转向诗人主观内在的禀赋,是先天的禀赋与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