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莆田刘氏留青竹刻漫谈
作者: 林劲松   来源: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画艺术   相结合   形式美   竹雕   留青竹刻   技艺   艺术效果   表现形式   作品   刘氏  
描述: 竹刻,是我国的民间雕刻艺术。据资料及实物考证,利用竹材雕刻,当始于唐代,而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并形成气候,当始于明代。文人艺术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把竹刻从比较简单的、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提高到比较细致的、以欣赏为主的艺术品,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种专门艺术,并具有一定的规模。清代,竹刻的形式有了较多的变化,产生了深雕、浮雕、圆雕、阴刻、留青等形式。清中晚期,竹刻出
大拇指堆花技艺在当代均陶艺术上的运用
作者: 顾旭英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堆花   传统工艺   技艺   艺术效果   拇指   装饰手法   工艺技法   工艺美术  
描述: 堆花工艺享誉世界,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堆花是一种特殊的工艺技法,经历代艺人的不断完善,成就了似浮雕、非浮雕的艺术效果,题材千锤百炼,成就了似中国画、非中国画风格的独特工艺美术门类。传统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紫砂雕塑——兼谈“五子登科”的设计创作
作者: 周钧林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文字记载   设计创作   紫砂雕塑   艺术品   紫砂泥   陈设品   瓜果  
描述: 紫砂雕塑,是指以紫砂泥作为原料,采用捏、塑、雕、镂等手法雕塑而成的艺术品,表现题材广泛,有人物(包括佛像)、动物、瓜果、花鸟、假山、雅玩摆件、壁饰及其它陈设品等。关于宜兴紫砂雕塑,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见于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徐友泉,名士衡,故非陶人也。
浅谈紫砂圆器“圆珠壶”的造型审美
作者: 邓亚亚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圆曲线   圆珠   抛物线   审美   整体效果   造型   装饰   紫砂壶   圆柱体   壶身  
描述: "的整体效果;另有一类圆壶仅用几根线来做装饰,一般以陶刻作装饰,少数以雕塑作装饰。紫砂圆器壶的造型要求达到"圆、稳、匀、正",圆要
CONVERSE:为自己上色:CONVERSE最新系列上市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与设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市   上色   生活   颜色   多彩   新系   糖果   节能量  
描述: 充满季节能量的颜色让生活多姿多彩,CONVERSE本月特选绚丽缤纷的鲜活颜色,涂抹出季节的心情,像夏日里的糖果,五彩缤纷。
油画艺术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者: 谢光跃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形式语言   油画艺术   课堂教学效果   本体研究   艺术作品   形式本体   课堂教学实践   艺术形式   后印象派  
描述: 英国美学家和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在1914年出版了其影响深远的著作《艺术》,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关于艺术的定义包含两个方面,即审美情感和艺术形式。另一位形式主义理论家罗杰·弗莱则进一步指出"审美情感是一种关
家在东北·俄罗斯小屋(油画)
作者: 陈晓生   来源: 诗林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   涟漪   俄罗斯   荡动   小屋   紫色   青果   房间   过水面   油画  
描述: 家在东北·俄罗斯小屋(油画)
王加林诗词十首
作者: 王加林   来源: 诗选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生活   春晓   五言诗   春风   赏梅   诗词   浪花   人生感   评述   果实  
描述: 和友人 春花秋月各芬芳,枯枝常伴果实香。秋叶依恋飘落去,人孰无情空惆怅。 听 涛 披星信步滨海城,脚踩沙滩听涛声。浪花诉说千古事,曲曲波波都有情。 颂 春 柳枝抹绿梅燃红,上善若水心自平。清茶似酒
丁丹诗歌
作者: 丁丹   来源: 诗选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眼睛   词语   白菊   苹果   诗歌   季节   瞬间   茶几   柑橘   柿子  
描述: 秋的眼睛 季节说她守着一个空篮子 秋的眼睛说她看见了 软软的小柿子挂在枝头。茶几上 有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柑橘 还有一杯子白菊。大地是殷实的 来吧,按下快门 展开一组画卷。有静物的美 不急于动笔。不
品墨三味——读姜鸿、于跃、刘荣的作品
作者: 晋华   来源: 美术向导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媒介   现实存在   形而下   视觉效果   视觉经验   中国画   个性化语言   作品   感染力  
描述: 这些年来,我看了许多的展览,既有中国画,也有油画、版画、雕塑、摄影、装置和其他媒介的作品。随着视觉经验的积累,我发现这些源自西方的艺术更加关注对现实存在的表现,注重形式语言,其视觉效果更具感染力
< 1 2 3 ... 9 10 11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