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抗酸杆菌染色法的改进
作者: 冯桂英   来源: 中国防痨通讯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尼氏染色   染色时间   抗酸杆菌染色   法镜   使用效果   染色质量   染色效果   着色效果   石炭酸复红染色   痰涂片检查  
描述: 抗酸杆菌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现今仍采用比较古老的萋一尼氏染色法,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染色效果也可靠,但其缺点是复红染色时间较短,因而抗酸杆菌着色浅,镜下不易发现,阳性检出率往往不高。我们通过较长期的实践摸索,为提高染色质量,对染色法做了一些改进,使用效果较佳,现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昌江牌”鱼用2号饵料饲养混养鱼效果好
作者: 袁德信   曹义生   来源: 江西饲料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养殖经济效益   菜籽饼   饵料系数   对比试验   养鱼效果   试验池   景德镇市   配合饲料厂   昌江   水产养殖  
描述: 的经济效益,尤其是都昌镇水产总场使用景德镇市配合饲料厂生产的“昌江牌”鱼用2号饵料,取得了更为明显的效果。现将都昌镇水产总场进行的“昌江牌”鱼用2号饵料
碳氧血红蛋白调查结果
作者: 傅林金   来源: 江西医学检验杂志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调查结果   碳氧血红蛋白   血液   人员   简报   常规法  
描述: 本文以常规法,进行了两组人员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调查,简报如下:
高岭土除铁精选工艺的探讨
作者: 欧克英   胡张福   王琮   彭会清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磁场强度   试验流程   磁选设备   试验结果   高岭土除铁   分散剂   褐铁矿   精选工艺   高梯度磁分离   除铁率  
描述: 在陶瓷原料中铁是高岭土内的主要有害杂质之一,江西不少高岭土矿因此而不符合制瓷工业要求。本文是以江西临川砂子岭高岭土原泥为试料,从原泥的物质成分研究入手,针对原料的性质和特点,采用高梯度磁选设备与除铁精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除铁试验,使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从1.47%降至0.7%,除铁率达65%左右,使精泥达到制瓷工业指标。
单侧雷电击性眼损伤一例报告
作者: 余红   来源: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点状   病例报告   严重后果   视物模糊   前囊   眼损伤   雷电   双眼视力   晶状体   黄斑  
描述: 雷击性眼损伤的病例国内报导不多。发生后可造成较严重后果。治疗颇困难。我院曾遇一例,现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程×× 女,20岁,学生。因雷击伤后视物模糊3天,于1984年9月28日来我
《滥竽充数》续编
作者: 曹欣田   来源: 少年天地(小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宣王   基本的   五十两   作曲家   续编   结果   乐谱   学艺   逃跑  
描述: 南郭先生告诫儿子:不脚踏实地地学习,是不行的。滥竽充数的结果就是不停地逃跑。
73型自动磨光机简介
作者: 尹承楚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间歇运动   马氏机构   磨光机   控制装置   供给装置   吸盘   电机   试验小组   效果良好   整风运动  
描述: 我们在厂党委的领导和重视下,于一九七二年底成立了“三结合”的试验小组。通过批林整风运动,至七三年下半年终于试制成功一台自动磨光机(见照片)。经试磨效果良好。现简介如下: 一、设备用途:磨光盘类产品底
用多次定位法测定陶瓷原料中的氧化钠
作者: 喻殿英   来源: 化学传感器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氧化钠   电极法测定   定位法   钾电极   离子计   氢氟酸   钠含量   电分析仪器   陶瓷原料   测定结果  
描述: 用多次定位法测定陶瓷原料中的氧化钠
浅析写意手法在青花瓷中的应用
作者: 卢永方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蓝白   青花瓷   青花色料   氧化钴   手法   装饰效果   景德镇陶瓷艺术   陶瓷美术   文人画   一次烧成  
描述: 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始创于元代,到明、清两代为高峰。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1350℃左右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白釉
浅谈“自然釉”在陶艺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作者: 魏扬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粗陶   肌理效果   釉料   自然美   装饰  
描述: 自然釉泛指采用可以设计的烧造技法与特殊的材料巧妙运用在陶艺作品当中形成特有的肌理效果,是一种陶瓷艺术家们偶然发现或有意探寻研究运用自然之力表现古拙之美的艺术类实践.
< 1 2 3 ... 67 68 69 ... 70 71 7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