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冷朝刚:只为群众过得好
作者: 李唯睿   文叶飞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办公室   思南县   群众  
描述: 早上6点30分起床,7点到村委会办公室安排工作后,开始一天的奔忙,晚上10点回家。15年来,这已成为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党支部书记冷朝刚的常态。由于家庭贫困,15岁的冷朝刚便走进了村头煤窑,开始了他十多年的挖煤经历,30岁那年,冷朝刚用自己辛苦挖煤的积蓄,经营了一家百货店;35岁时,他筹资买了一台农用车,收购乡亲们的粮食往外卖。几年下来,他成了青杠坝的"首富"。然而,看着乡亲们还辛辛苦苦
一个资源富集地区的循环经济之路
作者: 叶蓁   来源: 当代贵州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办公室   思南县   群众  
描述: “改变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经济增长方式,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是资源富集地区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六盘水市市委书记刘一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7年初,六盘水市被列入国家环保总局“区域限批”的名单,2009年却成为五个国家资源富集区“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之一。如今,随着“中国凉都”之誉声名远播,这座乌蒙之巅新兴的工业城市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循环经济走自己的路 六盘水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境内小煤窑遍地开花,土法炼焦、土法炼锌星罗棋布,白天浓烟滚滚,夜晚炉火通明,空气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面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和新形势下的发展需求,六盘水人痛定思痛,采取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进节能减排、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等举措。“被‘区域限批’之后,我们没有过多地去考虑是否应该限批的问题,而是变压力为动力,把‘区域限批’作为工作的一种鞭策,认真地反思和查找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差距”,六盘水市市长何刚说。 2009年六盘水市被国务院纳入资源富集区开展循环经济区试点,这是能源原材料重工业城市要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被六盘水看作是一个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