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李文斌】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心香一瓣,只为爱开
-
作者:
王雪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树苗
李文斌
春秀
亲戚们
邻居们
在阳台上
大树下
光鲜亮丽
姐妹俩
撒手人寰
-
描述:
王雪 父亲牺牲时,他四岁。在四岁孩童的人生字典中,没有“崩溃”这两个字眼;在四岁孩童的意识里,对于“生”“死”的概念,也仅限于“活着”和“烈士”的区别。因此,当母亲告诉他“父亲是英雄,去了天堂。”他那小小男子汉的心房,便自豪洋溢,丝毫没有失去父亲的悲伤和难过。背过身,母亲泪流满面,面对丈夫离世的晴天霹雳,缘于舐犊情深,不想让年幼的儿子就此背负父爱不再的阴霾,她独自排解忧愁及心扉的切肤之痛。她用一份浓浓的母爱,化身天使,使一个四岁男孩心绪轻盈,他的世界暖阳如春。 渐渐地他长大了。从邻居、亲戚的只言片语巾,他知道了父亲的壮举:一次执行任务时,在和歹徒的对峙中,身为警察的父亲为保护人质的生命安全而英勇献身。父亲是伟大的——已知世事的他在心中默赞着父亲。回头,看见父亲微笑着握起拳头朝他点头,他明白那动作的意味深长——孩子,坚强啊。这次,是他泪如雨下,他读懂了多年来母亲的良苦刚心。在父亲过世十年后的这个圣诞节,他精心挑选了一张红色的贺卡,上书:心香一瓣,只为爱开!妈妈,虽然我对父爱的记忆只是定格在四岁,但您那不动,旨色却贴心厚重的关爱却使我幸福无比。我庆幸,我有个和父亲同样伟大的母亲! 感受着亲情的快乐,母亲拍拍儿子的肩:爱使心胸宽,不为凡事所累。 确实,回首逝去的岁月,儿子记起,母亲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就是对那个歹徒,母亲也从没有提起。即使在别人深恶痛绝地提起时,她也只是象征性地“嗯”一声,平静而宽容地说:“人的一生难免犯错。只是他这错犯得太大了,偏离了人生轨迹。” 又一个十年。当他穿着警服英姿飒爽地出现在母亲面前时,母亲哭了——这是母亲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流泪。她掂量着:儿子完全能够独挡一面了。她这次是喜极而泣。她相信,如果在天有灵,丈夫也会释怀欣慰。 他很热爱自己的职业,总是向领导请求去执行最危险的任务。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和母亲通电话。母亲从不絮絮叨叨,总是宽慰儿子:“去吧。不管多远,我等你回来。”而这一字不差同样的一句话,在二十年前,母亲也是这样讲给父亲。只是那次父亲辜负了母亲,一分开就是两个世界,一声“再见”竞成“诀别”。 子承父业——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母亲常常告诫儿子: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警察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己任。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那么所作所为就应无愧于“警察——人民卫士”这个神圣的称谓。 他钦佩母亲的深明大义,总是将对母亲的眷恋隐忍于心。每次出发前,他将提前准备好的装有心型花瓣的粉红色信封交给同事,叮嘱:“如果我安然无恙,就还给我;如果发生意外,烦你交给我母亲。”他想得很周到,他不愿意早年丧夫的母亲中年失子,他很清楚:别看母亲表面若无其事,其实内心已是翻江倒海。她何尝不想和儿子共享天伦? 当年父亲的一别,没有留给母亲只言片语,母亲只能靠影集续想过往;如今,他不想让母亲再次形单影只,即便自己遇到不测,他也会让那粉色心形花瓣弥漫的温馨陪伴母亲到耄耋之年。 母亲不知道他这个秘密。当然,他也不知道母亲深藏的秘密——在母亲梳妆台最左边有个加了锁的小抽屉,有一个别致的放有幸运星的玻璃瓶和几张彩色纸。每当儿子执行任务前电话告别时,她不会过多询问;每次儿子走后,她都会打开小抽屉,取出彩色纸和玻璃瓶,有板有眼地折起幸运星——那份认真和虔诚,让人动容。当折好第十颗幸运星时,她会双手合一、闭目祈祷。没人知道她在祈祷什么,可是那种沉静之态打动人心。祈祷过后,她会一颗一颗将折好的幸运星放入瓶内,然后对着老伴的照片低语:“老头子,咱儿子和战友一一定能平安回来,你说是吧?”接着,她拿起玻璃瓶对着五彩缤纷的幸运星凝神片刻,继而自言自语:“一定能平安回来。我儿子什么时候有过闪失呀?嘿嘿,你这个瞎老太太乱猜什么呢!” 真的,儿子每次执行任务,无一例外地都出色完成。母亲和儿子都各自守护着自己的秘密,总是在相聚的那一瞬间,心照不宣、相拥而笑。 呵呵,母子连心! 摘自《法治人生》
-
谢谢你,《情感读本》
-
作者:
张蕾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树苗
李文斌
春秀
亲戚们
邻居们
在阳台上
大树下
光鲜亮丽
姐妹俩
撒手人寰
-
描述: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我读高一时,我们班每组都发了两本《情感读本》,因为书有点儿少,所以只能两个人看了再给其他人看,当时,我对此并不感兴趣,总是先让别人看。在闲暇时,听朋友们说:“太好看了,太感人了,我都哭了,,”当时,我还笑他们,心想,有这么好看么?那天闲着没事,拿起一本来读。果然,当我读完《亲情小妹》时,泪已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 开始,妈妈嫌我不好好学习,说看这个有啥用,没想到她自己看后却说:“学这书上的人做些有意义的事,比你死记硬背文化课强多了,”现在,每次回家,妈妈就问我有没有发《情感读本》,我总会笑着给她拿一本,她便说:“这可是我的精神食粮!” 我的同学们更爱不释手,每次书刚发下来,午休没一个睡觉的,课间也都不出去玩了,几乎都用来阅读: 我想由衷地说: 如果我是黑夜,那你就是天上闪烁的星星,使我的人生更绚丽夺目; 如果我是大海,那你就是海上远航的白帆,使我的人生更朝气蓬勃;. 如果我是森林,那你就是森林中飞翔的小鸟,使我的人生更生机勃勃; 如果我是草坪,那你就是草坪里美丽的小花,使我的人生更五彩缤纷.,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源-中高二(四)班
-
羚羊过山冈
-
作者:
凌仕江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树苗
李文斌
春秀
亲戚们
邻居们
在阳台上
大树下
光鲜亮丽
姐妹俩
撒手人寰
-
描述:
小男孩不时地回头,张望着它们。他燃烧的眼睛钻进了羚羊跪拜的眼睛里。他内心的血在咆哮,风和雪把他和怀抱里的羚羊裹得很紧,很紧。 是一个黄昏。东边太阳,西边雨。这是罕见的太阳雨。雨中夹着白生生的雪蛋子。 一辆像是从战争中突围而来的大卡车在风中的尘埃里爬行。车上的人蓬头垢面,有的像难民,有的像游客,有的戴着大墨镜,有的挎着相机,还有的举着枪枝。 只要翻过山脊,前面就可看见纳木措了。 这样的情景,仿佛是为一个即将展开的电视画面特意安排的。但在西藏的许多地方,这样的环境和场面却再自然不过了。小男孩记得很清楚,车子一直围绕着一座山在转,向上,再向上转。当时的天光很暗很暗,暗得几乎要将世界万物吞没。车上的人渐渐停止了嘈杂的声音,有的感到头晕目眩,有的已经昏昏欲睡,有人开始在风中低低地呻吟,他们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只有小男孩的目光是清醒的。他睁大神采飞扬的眼睛锁定正前方—— 大拐弯过了又是小拐弯。车子发出几声急促的鸣笛。就在车拐来拐去的颠簸中,不知何时,路边的山岗上出现了三头羚羊,两大一小,像三个飘然的倩影。 小男孩情不自禁地张大了嘴巴:美,真是太美了! 车上的人从男孩的声音中醒来了:哇,你们看,真是美啊!它们真是和谐的三口之家呀。噢,美丽的风景,可是不能带回家了…… 就在大家感慨万千的时候,蓝色的天宇仿佛眨了一下眼睛,时间下的皱纹像平整的土地。突然,枪声贯耳,响遏行云一 “砰——砰。” 小男孩眼睁睁看着一头羚羊倒在血泊中时,惊吓得吐出了舌头。车上的人迟缓又呆滞地瞪大了眼睛。然后,一阵喧哗和骚动。 小男孩不顾司机反对,纵身跳下车去,疯了似的扑向那只血染的羚羊。他的心在痛,比枪口下的羚羊更痛,他痛他不能替这只羚羊挨一颗子弹。 车上已经乱成一团。有人声嘶力竭地喊:是谁开的枪?要将那个坏人狠狠赶下车去。 车很快又启动了。可谁也没想到,剩下的两头羚羊竟仰起头迅猛地追了上来。车开得很快,羚羊追得很慢,很慢,看得出,它们的脚也伤得不轻,路上散落了一些血迹斑驳的蹄印。那只幼小的羚羊跑出几步,便停在原地上,它凄婉的声音越来越小。 小男孩背对着地上两只一大一小的羚羊,他的身子挤在众人中显得异常的高大,风卷走了他的太阳帽,他怀抱里受伤的羚羊好像睡得很香,很香。 那只奔跑的羚羊追了很远,很远,它最终绝望了,突然长嘶一声,调转头,跪倒在经幡飘摇的山口。幼小的那只羚羊在山口哭泣。它的声音被五彩经幡传得很远,很远。 小男孩不时地回头,张望着它们。他燃烧的眼睛钻进了羚羊跪拜的眼睛里。他内心的血在咆哮,风和雪把他和怀抱里的羚羊裹得很紧,很紧。 经幡的影子越来越模糊,山口的墓碑越来越远,羚羊呆望着男孩的眼睛,默默站起身,调转头,向四周望了望,然后,悻悻地、艰难地消失在了众山之上。 小男孩说他从没看见过那么悲伤的眼睛,像一枚血汪汪的落日。就在那一刻,日破西山红似血,当雪花渐渐远去的时候,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在天湖的纳木措上空缠绵悱恻。万道霞光普照大地。 小男孩猛地一甩头,泪珠儿叮咚一声掉了下来,像写在水面上的童话,那么晶莹,那么凝重,如同魔沼里凝固的一汪水银,那么那么那么的蓝…… 这是我从纳木措归来的途中,听到的最后一个关于羚羊的故事。有时,我真想再去问问那个小男孩,你后来还看见过那只小羚羊和它的妈妈吗? 摘自《羊城晚报》
-
一封来自监狱的信
-
作者:
安智俊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树苗
李文斌
春秀
亲戚们
邻居们
在阳台上
大树下
光鲜亮丽
姐妹俩
撒手人寰
-
描述:
【编者按】近日,本版编辑收到一封来自湖北省襄樊市襄北监狱的信,写信人是一位在狱中服刑的犯人,他在信中写道:“春节就要到了,我写了一篇文章,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我对继母的养育之恩和我自己的忏悔之情。写得不是很好,但确是我的真情流露。如果能刊出,我想把报纸转给来探监的继母,作为送给她的新年礼物。恳望编辑老师能满足我这个心愿。若能登出,乞求寄样报一份。在此,请接受我这个高墙内罪人的谢意!向您鞠躬了!谢谢!”本版特辟一角刊登他的这篇文章 去年中秋节前,我的继母和妻子一起来监狱,探望我这个罪人。快两年时间没有瞧见继母那柔弱而衰老的身影了。透过巨大的玻璃墙,我一眼就看见,在会见室靠右角边上站立的妻子和墙角沙发上静默端坐着看上去目光有些苍凉忧伤的继母。 当她第一眼看见我穿着囚服光着头出现时,就立刻站起身来,在妻子的搀扶下,无力地拿起会见大厅窗台上的电话,声音沉重嘶哑地呼喊着我的乳名:“俊儿,你在里面过得还好吗?吃得饱吗?自从你出事以来,我跟你爸爸就没有一天晚上能睡个踏实觉,特别是你父亲,他总是唉声叹气一直到天亮。有时还偷偷躲在没人处独自抹泪。”她哽咽着说。 听着她的诉说,我的心也灼痛不堪、妻子陪在一旁悄悄落泪。我强忍悲痛,安慰她:“我在里面很好,你们不要老为我操心。如今,国家富了,监狱的生活有了改善,对我们这些犯人实行的是规范化的文明管理,你不要听外边人瞎说。”但她依然不放心地说道:“好啥子,再好也没家里好……” 在我到监狱服刑之前,她曾不顾年老病痛和家人的劝阻,独自一人乘火车转汽车,找到几百公里外的看守所探望我,给我送生活费。可是,当时我处于侦查阶段,看守所没同意我们见面,她又一个人黯然神伤地从关押我的看守所返回。我想,她那时内心肯定是伤心极了。 我的继母今年67岁。在我很小的时候,因父亲脾气暴躁,我生母跟父亲离了婚。父亲在两年后娶了我现在的继母。他们结婚那年,我5岁,因她小父亲十几岁,故我从一开始就不肯开口叫她母亲,一直以来叫她阿姨。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继母是温柔美丽的,那时的她心灵手巧,会用五彩塑料亮丝编织如“孔雀开屏”“长颈鹿”等许多好看的动物给我玩,令我欢喜不已。她还爱唱歌。那时继母23岁,我家影集里,至今还珍藏有一张黑白的老照片,大约是我6岁生日时与她的合影,照片的左上角题有一行小字“我和阿姨在一起”。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她40多年前的样子,真的很美。 此后不久,发生r那场政治浩劫。父亲在这场运动中遭到批斗。当时,我家屋子外墙壁上贴满了大字报。听继母说上面骂父亲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还听她说,一次父亲在买一位农妇的鸡蛋时,选了一枚鸡蛋拿在手里,然后指着放在竹篮内剩余的鸡蛋说:“除了我手中这个蛋是好蛋,其它的统统都是坏蛋。”就这么一句话,父亲最终被人带走了。近一年的时间,见不着父亲的面。从此,我和继母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她没有工作和收入,那段日子,连一日三餐也没着落,她只好在家里翻找可以变卖或换钱的东西。后来,继母终于在二楼的一个落满灰尘的墙角里,搜寻到两捆父亲为别人代买的铜芯线,那一刻,她好不欣喜:“我们生活不用发愁了。”我们用炉火焚烧电线的表皮,剥去线皮之后露出金黄色的铜丝来,电线架在炉火焚烧时那股难闻的味道及阵阵黑烟,把我们的脸熏成了现代版的“京剧花脸”,但她却苦中作乐,逗我嬉戏打闹,然后再将铜丝剪成短截,拿到废品回收站去卖掉,得到的钱就是我俩的全部生活费。现在想来,那时虽说日子过得艰难,可她并没有选择抛弃我们去寻找属于她自己的幸福生活,相反,她更加心疼我,呵护我,抚育我在困苦中一天天成长…… 记得有一次,因太久看不见父亲,我便向她哭闹着死活要见父亲。她很是无奈,只好带着我偷偷去见被隔离在一个废弃仓库内写反省材料的父亲。仓库窗户太高,无法看见父亲,她搬来石头和砖块垫在脚下,抱着我透过铁窗看父亲。我情不自禁刚想张口大声呼喊,却被继母迅速捂住嘴巴阻止了。随后她把事先写好的纸条,揉成团放一个石子在里面,用力投向父亲。听到响声,父亲抬起头,他看见了我们,但却并没站起身,只是朝我们点头微笑一下,紧接着他弯下腰去,捡起继母扔的那个纸球儿,再次向我们点点头并会意地笑了笑…… 一眨眼40年过去了。如今,继母已是迟暮,正是需要人照顾赡养的时候,而我却锒铛入狱。她探监那天,我真想喊她一声“妈妈”,但终究不好意思喊出口。继母离开时,我心中有一个声音响起:妈妈,孩儿一定好好改造.力争早日回到您的身边…… 摘自《羊城晚报》
-
军装
-
作者:
周海亮
来源:
情感读本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树苗
李文斌
春秀
亲戚们
邻居们
在阳台上
大树下
光鲜亮丽
姐妹俩
撒手人寰
-
描述:
周海亮 1937年。南京。 天空不见一丝蓝色,废墟般的城市里,烧焦的残肢断臂随处可见,溃败的中国士兵涌出挹江门,他们没有秩序,面无表情地踏着同伴的尸体。到处都是呼喊声、惨叫声、老人的呻吟声、孩子的哭泣声。子弹和炮弹编织成密集的网,城在网中,毫无还手之力。 日本人很快扑进了城,他们嗷嗷叫着,举枪将每一个活动的目标射杀。他们越过一片又一片废墟,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他们就像在丛林里狩猎。突然一排轻飘飘的子弹从一栋摇摇欲坠的楼房射出,几个日本兵猛然栽倒。他们戴了钢盔的脑袋上,冒起淡淡的青烟。 躲在楼房里的,也许是最后一支战斗着的守军。只有三十多个人,他们挤在狭小的建筑物里,就像被捆绑在一起的手榴弹。他的左边挤着强子,右边挤着死去的连长。弹片将连长的半个脑袋削飞,仅剩一半脑袋的连长面容依然英俊。强子的手里紧攥着一挺机枪,那机枪严重变形,弯弯扭扭,好像一根天津麻花。机枪“哒哒哒”地响起来,子弹击起远处的尘烟,切断日本人的喊叫。他认为强子是一名出色的机枪手,一名合格的士兵。可是他呢?他是兵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他参军没几天,他甚至没有属于自己的军装。记得他跟连长说过,连长说,哦。寻一杆枪给他,就指挥士兵摞沙袋去了。那些沙袋摞得很高,那些沙袋摆起怪异的阵式。到处都是沙袋、步枪、水壶、子弹、手榴弹、机枪、铁锹、书信、惊恐或者壮烈的士兵。连长说他们的防线坚不可摧,可是当战斗打响,那些沙袋们,霎时同士兵的尸体一起飞上了天。 他跟连长说过三次,他说他得有一身军装,有军装,我才有兵的样子。连长终于恼了,他说那你随便从哪个死人身上扒下一套!他试了试,终于没敢。他想那样的话,那些死去的战友就不再是兵。他们战死了,却不再是兵,他不能这么干。尸体堆成小山,他填子弹、瞄准、射击;再填子弹、再瞄准、再射击……他在死人的缝隙里坚守,就像坚守在隆隆战车前的螳螂。后来他们撤进了城,躲进那栋随时可能坍塌的小楼。连长说,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咱们就可以散了……追上队伍,或者回家。然后弹片划过,他的脑袋仅剩一半。他用仅剩一半的脑袋冲他微笑,他的笑容凄惨并且绝望。 日本人迅速将他们包围,他们腹背受敌。甚至有日本士兵冲进屋子,他的枪筒几乎捅进日本人的嘴巴。子弹清脆地击穿日本人的后脑,那是他的最后一颗子弹。 他们跑向广场,他们知道战斗结束了。突围的过程异常惨烈,三十多个人,也许仅剩他一个。广场上挤满了人:老人、女人、医生、孩子、学生、士兵。士兵们慌慌张张将枪扔掉,又慌慌张张地脱着自己的军装。有人将军装埋进花坛,那些花儿全都失去了头颅;有人将军装投向烈焰,它们很快燃烧,如同一面面战败的旗子,却裹起阵阵腥风。脱掉军装的士兵马上变回牙医,变回铁匠,变回农民,变回酒馆伙计,变回菜市场上的商贩。他们挤进人群,缩起脖子,眼睛死死地盯住地面——他们试图用参军以前的职业来救回自己的性命。 军装染上鲜血。军装熠熠生辉。军装五彩斑斓。军装坚硬如铁。军装躺在地上,缩在火焰里,沦为尘土,或者化为青烟。一座城沦陷了,一起沦陷的,还有军装。 他跑过去,泪飞如雨。他从,火焰里抢出一套军装,动作迅疾滑稽。那是一套几乎全新的军装,没有枪眼,没有鲜血,没有褶皱,甚至没有灰尘。他将军装抖开,浓重的草绿色刺伤他的眼睛。他向火焰跪下,向城跪下,向废墟跪下,向军装跪下。他说,我还是兵! 仍然有人胡乱地脱着自己的军装。他却胡乱地往身上套着军装。一模一样的军装,几个小时以前,它们还在战壕里并肩作战。连日本人都愣住了,他们赶过来,端起枪,眯起眼,却忘记扣动扳机。他终于穿戴整齐。他甚至有时间整理一下衣襟。然后他“啪”地立正,向火焰和废墟行一个并不标准的军礼。枪响,军装上多出两个圆圆的小洞。他嚎叫着伸手去捂,牙齿将舌头咬断。他想捂住的不是鲜血,而是军装上的洞。 摘自《短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