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木刻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传统古彩与传统版画的比较研究
-
作者:
王岩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木刻版画
陶瓷艺术创作
版画艺术
艺术繁荣
姊妹艺术
渊源流长
艺术风格
商周时期
古彩
-
描述:
中国的版画历史渊源流长,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时期,秦汉到隋唐时期是我国版画形成和发展的阶段,宋元时期,随着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木刻版画走向了兴盛,明清时期,是我国版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的版画手工业竞相发展,形成了各地区的雕版流派,风格多样。明清时期也是民间小说、民俗文化书籍、戏曲传奇等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时期,为了使书籍图文并茂,木刻版画插图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时期的版画风格质朴,线条劲硬,人物生动。由于木刻版画艺术的繁荣,带动了其他姊妹艺术的发展。例如古彩艺术。古彩是我国传统陶瓷装饰品种之一,是我国陶瓷艺术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
-
试论明清木刻版画的技法风格
-
作者:
李文娟
陈维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文化
艺术
技法
明清
-
描述:
明清版画作品继承了前代版画艺术的优良传统绘制与刻画的线条都精美而有力量,在用刀上丝毫不马虎,讲究精工细作,线条老辣有力。在构图上也非常精彩,它传承了传统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画面中,人物与景物大小位置能够自由组合,不受到现实角度的限制,物象与物象、人物与环境间的大小比例常常自由搭配。
-
烽火艺程: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抗日文献作品展展出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教育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刀
木刻版画
办学历程
西迁
抗战期间
主题创作
中国美术学院
研究生教育
中国美院
日本法西斯
-
描述:
2015年9月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宣传部和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烽火艺程——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抗日文献作品展"在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抗战期间,中国美院有一段长达9年的西迁办学历程。此次展览展出
-
略谈西夏文化中的绘画与雕塑艺术
-
作者:
尹江伟
来源:
西部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木刻版画
绘画
石雕
雕塑
-
描述:
西夏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其绘画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壁画、卷轴画、木刻版画和木板画及岩画,绘画风格比较独特,显示其技艺水平的高超。雕塑包括泥塑、石雕及木雕和竹雕,泥塑造型逼真,活灵活现,具有生活气息;雕刻刀法细腻,形象生动,展现出西夏文化艺术特有的魅力。
-
风马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西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送魂
右上方
木刻版
捺印
神石
阴阳五行观念
风马
幡旗
阴阳属性
祭神
-
描述:
风马是藏文的意译,汉语译音为“隆达”,汉族俗称为经幡。风马有3种寓义:首先是指人的气数、命运,或者特指五行;其次是指插在屋顶、房头、堤岸、山顶象征命运的五彩旗帜;有时也等同于屋顶的祭神台或山顶的山神石垛。典型的风马幡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五彩布幡或纸幡,尺寸10—60厘米不等,图案由木刻版捺印,幡的五种颜色上面描绘的五种动物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中央的马代表土,描绘一匹奔驰的宝马,马背上
-
鲁迅最推崇的女艺术家 珂勒惠支的黑力量
-
作者:
黄薇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艺术家
女性艺术家
木刻版画
版画艺术
主要形象
分离派
表现主义
画中
珂勒惠支
中国美术馆
-
描述:
走进中国美术馆“黑白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的展厅,人们很容易就沉静下来,噤声默默观看;除雕塑外,整个展厅的画作、色调都是黑白两色,加上主题的严肃与批判性,气氛肃然。此时就会想起鲁迅写下的句子,“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鲁迅曾高度评价珂勒惠支:“在女性艺术家之中,震动了艺术界的,现代几乎无出于凯绥·珂勒惠支之上。”他也
-
刘弘中国人物画创作观念来源与风格表现
-
作者:
刘晓达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版画创作
木刻版画
黑白木刻
绘画语言
灰色调
人物画创作
风格表现
版画作品
大学美术
人物肖像
-
描述:
一熟悉画家刘弘绘画历程的人都知道,他早年在河南大学美术系读书时期,就师从河南著名画家王威先生,其素描的造型基础扎实,在版画、油画方面都掌握了基本的绘画语言。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他则主要从事黑白木刻版画人物肖像的艺术创作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他的版画作品构图严谨、造型饱满,强调对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深入刻画。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黑白灰色调层次的有序衔接与过渡。在他作品画面上则又时时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善于抓住人
-
走过美的历程
-
作者:
郭子扬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版画创作
木刻版画
黑白木刻
绘画语言
灰色调
人物画创作
风格表现
版画作品
大学美术
人物肖像
-
描述:
2014年11月,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中俄油画高级研修班的特聘专家,维大利教授从俄罗斯来到北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历程。教学内容涉及肖像写生、风景写生等。一个月的教学时间转瞬即逝,正如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在维大利结课时的风景教学讲座上的发言中所谈到的那样:维大利教授平易近人、真诚朴实,对于学生的画面讲解细致,并且注重强调规律性的知识,这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
都是丝网惹的祸——谈版画及其衍生作品
-
作者:
苏滨生
来源:
丝网印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版画艺术
价值评判
复制版
版画展
丝网版画
艺术创作
艺术品市场
套色木刻
公众视野
-
描述: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继国画、油画之后,版画及其衍生作品——复制品、印刷品又进入了公众视野,令人炫目,带来困惑,并引发争议,笔者作为衍生作品的“制造者”——版画印刷技师,也感到“有话要说”,鉴于笔者“非学术”身份,本文将多从工艺技术角度落笔,少做审美价值评判,结论仅供参考。
-
都是丝网惹的祸——谈版面及其衍生作品
-
作者:
苏滨生
来源:
丝网印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版画艺术
价值评判
复制版
版画展
丝网版画
艺术创作
艺术品市场
套色木刻
公众视野
-
描述: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继国画、油画之后,版画及其衍生作品——复制品、印刷品又进入了公众视野,令人炫目,带来困惑,并引发争议,笔者作为衍生作品的"制造者"——版画印刷技师,也感到"有话要说",鉴于笔者"非学术"身份,本文将多从工艺技术角度落笔,少做审美价值评判,结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