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木刻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57 条
-
一代新风 势质俱盛
-
作者:
郭绍纲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木刻版画
风势
文艺工作
艺术风格
个人作品
油画创作
-
描述:
《胡一川画展》先后在穗、京两地举行,是我国文艺界可喜的事情。这个画展是一川同志从事文艺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第一次个人作品展览,其中有早期的木刻版画,巨幅油画创作和写生风景画,这些作品鲜明地展示了画家艺术风格的独特与高尚,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
论雕塑基础教学的若干经验
-
作者:
沙金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风格化
镂空雕
制作手段
三维物体
实际应用水平
学院式
空间三维
欧洲学院
泥性
-
描述:
雕塑(sculpture),辞海将其解释为用凿子或其他工具将木石、金属或其他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形象。由此解释可以看出,这是一门围绕着材料和人工的造型艺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材料上来讲,有粘土、石、木、金属、石膏、树脂等。长期以来发展出的几种雕塑类别有木雕(包括木刻版画)、石雕、雪雕、冰雕、沙雕、铜雕、陶艺。从人工技术上讲,其制作手段有雕刻、塑、堆、贴、焊、敲、编等。
-
新兴木刻艺术的总检阅——读《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
-
作者:
李允经
来源:
美术之友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木刻艺术
经典文献
革命美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解放区
木刻家
新兴版画
40年代
30年代
-
描述:
当我们迈步跨入新世纪,回眸20世纪我国美术出版界的成就时,两本巨型画册绚丽夺目,映入眼帘,这便是湖南美术出版社推出的《寒凝大地——国统区木刻版画集》(2000年11月出版)和《明朗的天——解放区木刻版画集》(1998年11月出版)。这两部画册分明是姊妹篇,故又合称《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中国现代版画经典文献》(1930-1949)是我国建国前新兴木刻艺术的总检阅和集大成,又是研究我国现代美术(尤其是革命美术)的不可替代的艺术史料和光辉文献。它的出版,不但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和不朽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大家知道,中国新兴木刻艺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鲁迅先生倡导和培育起来的一朵鲜艳的艺术之花。在30年代至40年代,我国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解放战争(1945-1949年)三个历史时期,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此起彼伏、错综复杂、尖锐剧烈。早在1930年,鲁迅就曾预言说:“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在建国前的20年中,我国新兴版画艺术的发展,完全证实了鲁迅预言的正确。就是因为在战争条件的限制下,油画、国画既不易创作生...
-
安顺学院艺术系教师美术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木刻版画
教师
装饰画
学院
新建院校
安顺
中国画
美术作品
油画
-
描述:
安顺学院艺术系教师美术作品选
-
谈黑白木刻教学
-
作者:
陈邕
李世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教学
学生
表现特征
黑白木刻
艺术效果
黑白处理
黑白画
力之美
工具性
-
描述:
一、黑白木刻的特点要想学好黑白木刻,首先要学会概括和提炼以少胜多的黑白处理。因为黑白木刻不像素描、油画那样可以直接描绘并且达到客观物象的逼真再现,这就是它的局限;但若视局限为优势,就可使其转化为"力之美"。单纯、强烈、鲜明是它的表现特征,木刻应不模仿,不复制画稿,捏刀直刻,与绘画不同,要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才能产生好的艺术效果。如何使学生把已具备的绘画基础转
-
木刻艺术的忍者:版痕物语话水印
-
作者:
王林
来源:
今日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木刻艺术
木材
黑白木刻
艺术家
丝网版画
刻画
作品
油画
当代绘画
-
描述:
在中国当代绘画十分火爆的时候,版画特别是黑白木刻是一个相对沉寂的领域。一些成功的艺术家,油画的、水墨的,正忙不迭地把自己的作品加工成丝网版画以尽可能多地
-
抗战时期的中国美术
-
作者:
惠蕾
来源:
东南文化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吕凤子
抗战时期
艺术家
毛泽东
中国画
中国绘画
傅抱石
国统区
中国美术
-
描述:
艺术家以艺术形式为武器参加抗战,先后以鲁迅思想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发展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木刻艺术。同时,还有一部分艺术家以满腔的热血,用油画、粉画、图画等形式参加战斗,虽在审美性艺术史上不算主流,但其伦理美的追求达到了民族性的至高境界,仍留下了具有永恒的历史价值的作品。其间,最幸运的一批艺术家在不违背时代精神的同时,获得了较为专业性的审美追求的机遇,在艺术本体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成为现代中国艺术的主流。各派的影响力都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成为当代画坛各流派的前驱。
-
雅俗共赏的奇葩——杂耍
-
作者:
明月枯叶
来源:
今古传奇(武侠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杂戏
高空技巧
角抵
战国时期
北派
大马戏团
高难度动作
古彩
扛鼎
-
描述:
杂耍,也称作“杂技”、“百戏”或“杂戏”,广义上还包括部分曲艺节目,不光其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上也是千姿百态,有许多表演与节目都无法简单、明晰的归类。正如其名称所显示的,可概括为一个“杂”字。虽然不少杂耍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被淘汰或演变,但是这些节目按照表演形式可以划分为八大类:力技、耍弄技艺、象形象声表演、魔术、高空技巧、马戏和滑稽小丑表演。
-
试论彦涵的艺术创作风格
-
作者:
詹克兢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刻版画
彦涵
抗战
-
描述:
艺术教育家、版画家彦涵是新中国艺术发展的见证人之一。他的版画作品再现了斗志昂扬的画面,激励无数革命者,也记录了中国革命历史中那血与火的重要篇章。那些创作于不同时期的版画、油画、书法艺术作品,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风采。文章从彦涵的生平经历着手,探求其艺术创作风格。
-
难忘的美术经典
-
作者:
王羿南
刘旭伟
邵秀
本刊编辑部
来源:
神州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冷云
木刻版画
国画
毛泽东
中国美术史
日伪军
雕塑
战士
浑河
-
描述: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刘春华为画这幅画曾亲自到安源搜集素材,并仔细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诗词。这幅画在1967年10月展出后,非常轰动,许多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仰望着这幅画久久不愿离去。它迅速被制作成各种印刷品发行,印量达9亿多张,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