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景颇】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风浴在横江
-
作者:
王慧勇
来源:
治淮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声
屯溪
小船
景颇
西郊
乌篷船
彩虹
疾风
雕塑
安徽
-
描述:
座落在安徽屯溪西郊的横江大桥,象一弯人间彩虹,横空立世,其景颇为壮观。每当风声乍起,我总喜欢兴致勃勃地来到桥上,挺直腰杆,敞开胸怀,让呼啸而来的疾风涤荡我、洗礼我、雕塑我……而我平添几分豪情之余,
-
民间艺术五彩缤纷的阿昌族
-
作者:
熊坤新
来源:
神州学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昌族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少数民族
民间艺术
云南
-
描述:
阿昌族之称谓因地而异,有“蒙撒”、“蒙撒掸”、“衬撒”、“汉撒”“峨昌”等,汉文史籍中多为“峨昌”、“莪昌”、“阿昌”等。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另在盈江、潞西
-
云南少数民族的织绣纹样
-
作者:
杨德鋆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纹织物
西南夷
纹样
南诏
眼纹
景颇
绣纹
南蛮
云南少数民族
拉祜
-
描述:
云南纺织大约始于三千多年以前。 织物染色术与纳纹织物的出现,约当新石器时期。《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谈及传说中的南方民祖先槃瓠时说,槃瓠“其毛五彩”,殁后,他的子孙“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不但能织,而且会染,使衣服有五色。说明已知文彩装饰,是时应即南方少数民族喜爱并掌握文织技术的初端。 战国至汉,滇人和滇池周围民族的衣著尚文饰,所穿用的衣、裤、帔、腰带、头幌,罽毲、顶饰上分别有条纹、几何文、水波纹、草木纹、云状纹、羽状纹、鸟状纹等多类纹样,有的通身布满纹形,显示着
-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艺术初探:对自然的征服与适应
-
作者:
李靖寰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房子
西双版纳州
建筑形式
景颇族
普米族
傣族竹楼
民居建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干栏式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我们知道“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纸、布、颜料、泥、木、金属、石头……,按照审美要求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的一种艺术,所以又称之为“视觉艺术”。美术这一概念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而“建筑艺术”是指通过对建筑实体的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造型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
刘建华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房子
西双版纳州
建筑形式
景颇族
普米族
傣族竹楼
民居建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干栏式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刘建华雕塑作品选登
-
曹晖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曹晖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房子
西双版纳州
建筑形式
景颇族
普米族
傣族竹楼
民居建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干栏式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曹晖雕塑作品选登
-
李鹤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李鹤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房子
西双版纳州
建筑形式
景颇族
普米族
傣族竹楼
民居建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干栏式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李鹤雕塑作品选登
-
崔彬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房子
西双版纳州
建筑形式
景颇族
普米族
傣族竹楼
民居建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干栏式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崔彬雕塑作品选登
-
陈长伟 杨小波雕塑作品选登
-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房子
西双版纳州
建筑形式
景颇族
普米族
傣族竹楼
民居建筑
云南人民出版社
干栏式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陈长伟 杨小波雕塑作品选登
-
狂情舞出山水魂:CIOFF第六届亚洲民间艺术节云南民族民间歌舞《山水狂情》观后
-
作者:
曹天明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傣族舞蹈
亚洲
西双版纳
民族民间歌舞
景颇族
民间歌舞
文化内涵
云南民族
艺术节
"狂"
-
描述:
金秋十月的春城,阳光明媚,万紫千红,到处洋溢着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来自世界各国和国内一些省(区)的艺术家带来的民间歌舞五彩缤纷,把春城装点得分外妖娆,格外灿丽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