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商业关注下的不代“元代青花瓷”
作者: 毛晓沪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书画精品   朱见深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柔绿   中国皇帝   明成   中国瓷器   千金难买  
描述: 商业关注下的不代“元代青花瓷”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作者: 裴光辉译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书画精品   朱见深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柔绿   中国皇帝   明成   中国瓷器   千金难买  
描述: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作者: 裴光辉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书画精品   朱见深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柔绿   中国皇帝   明成   中国瓷器   千金难买  
描述: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作者: 裴光辉译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书画精品   朱见深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柔绿   中国皇帝   明成   中国瓷器   千金难买  
描述: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普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商业部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作者: 美国 约翰·亚历山大·波普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书画精品   朱见深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柔绿   中国皇帝   明成   中国瓷器   千金难买  
描述: 14世纪青花瓷器:伊斯坦布尔托布卡商业部宫博物馆所藏一组中国瓷器
青花瓷器的修复
作者: 吕淑玲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元青花   青花瓷器   出土器物   透明釉   氧化钴   瓷胎   釉下彩   洪武青花   一次烧成  
描述: 青花瓷器是一种表面看上去白地、蓝花釉下彩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它是在瓷胎上用氧化钴料绘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在1300℃以上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因釉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青花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观察2007年第2期
作者: 王颖   李云雷   魏冬峰   王斌   解芳   刘勇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文明   叙述语言   佛山文艺   现代物质文明   中国当代文学   叙述对象   达戈   长篇小说选刊   迟子建   王立纯  
描述: 《弥天大谎》是一篇饶有意味的小说。幽默,风趣,不乏思考。故事的主人公胡达飞在一次洪水来袭全村逃难的当口,为了寻找与他相依为命的奶羊,逆人流而行,意外撞见了前来指挥抗洪抢险的副县长姜黎民,在姜副县长的引领下,老胡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偷了附近小煤窑炸药库的炸药,将阻碍泄洪的大堤炸开了一个豁口,并与姜副县长击掌为誓,约定谁也不能透露这个有风险的秘密。
清代油画市场浅探
作者: 董岳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销画   十六世纪   清代   油画市场   欧洲   传教士   明清时期   中国油画  
描述: 明清时期油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清代是中国油画发展的初始阶段。在欧洲传教士将油画传入中国后,在中国本地形成了以清代宫廷油画和广州外销画为主的两大油画类别。油画在中国的出现最早始自明代,从公元十六世纪起,欧洲不断派遣人员到中国传教,为了这一目的,欧洲的传教士们携带了一些宗教宣传物,
论张充仁艺术的平民思想
作者: 朱国荣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文明国家     艺术真谛   平民思想   二三十年代   东渡扶桑   高等艺术院校  
描述: (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有志于追求雕塑艺术真谛的中国青年东渡扶桑,西赴欧罗巴,去西方文明国家的高等艺术院校深造,他们把学到的写实主义的雕塑技巧带回祖国,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上发挥了开创性
在城市中种植记忆
作者: 王林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建筑   博物馆   艺术作品   历史记忆   城市规划建设   不同特点   工业文明   中国城市   历史悠久   公共艺术  
描述: 我们经常号称自己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但在中国城市中看到的却几乎全是大同小异的现代建筑,根本找不到成片的历史遗存。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的突飞猛进,已将东西南北中每座城市的不同特点摧毁殆尽。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们突然失去了对于生存之地数百年、上千年乃至数千年的历史记忆。
< 1 2 3 ... 8 9 10 ... 35 36 3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