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京沪高速铁路京徐段旅客站房照明设计
作者: 李康彦   侯日根   来源: 铁道标准设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   高速铁路   站房照明  
描述: 的功能要求,同时考虑到初期投资和维护费用,经过分析计算,采用如下方案:车站公共区域室内照明主要采用大功率高效节能的金属卤化物灯具,达到和建筑一体化的明亮暖白色空间效果;室外景观以内透光为主,辅以LED泛光照明,使得建筑物通体透亮,玲珑剔透又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探索——以油画发展为例
作者: 沈雪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大文明古国   表现手法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家   表现形式   中国画   艺术形式   发展   中国油画   突破传统模式  
描述: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东方体系的突出代表,在世界画坛里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传统,特别是东方的传统,有着独特性,因此更有价值。真正的差异来自文化的源
《东晴西雨》布面油画
作者: 刘长宜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面油画   语言结构   抗日救国   意识形态性   文学形态   峻明   黄崖洞兵工厂   意识形态话语   作品创作   历史化  
描述: 《东晴西雨》布面油画
刍议西方油画中笔触的发展与“写意”趋向
作者: 周雪松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中国工笔画   画法   情感   逼真性   伦勃朗   透明色   中国画   笔触   发展  
描述: 西方油画发展的早期,为了不影响物体的逼真性,画家总是尽力掩盖笔触的。当时,画家们采用的多是间接画法,先用炭条起出严格的轮廓底稿,再用黑白颜料画单色的底层,其上再用透明色一遍遍罩染,以达到精细微妙
从宋画小品看工笔花鸟画的意境
作者: 段世昌   张冉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宋代   自然美   小品   简约   画面   工笔花鸟画   明清绘画   中国画   作品  
描述: 中国的花鸟画自唐成为独立的画科以来,经过唐、五代,到宋代发展臻于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众所周知,宋画不像明清绘画那样注重意趣,以奇取胜,而是注重理法。在描绘上,宋画以描绘自然美为对象,将花卉或鸟类置于
王剑云作品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美术教育专业   工笔画   高级研修   贵州省   胡明哲   工笔重彩画   美术学院   美术家   贵州民族学院  
描述: 王剑云,侗族,1968年生于贵州贵阳。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国画专业及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2001年文化部重彩画高级研修班结业,受业于胡明哲、唐勇力等老师,2010年现代
正确控制隧道窑焙烧过程中的零压位
作者: 徐厚林   来源: 砖瓦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焙烧过程   预热带   高发热量   负压操作   零压   烧成带   窑车   操作过程   烧结砖   实践证明  
描述: 烧结砖瓦产品的隧道窑一般多采用正负压操作制度,但也有厂家采用全负压的操作过程。全负压操作方式从热工原理上讲是不宜提倡的。实践证明,烧结砖瓦产品的隧道窑在制定其压力制度时,
诗意的温暖: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吉祥之美
作者: 段汶利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鲜明时代特征   工笔画家   刘怡涛   中国工笔画   艺术繁荣   中华民族特色   敦煌之梦   吉祥文化   审美视角  
描述: 无论古今中外,对美好事物和前景的不懈追求是促使人类生活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当代中国工笔画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回望传统吉祥文化的精髓,创造出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艺术繁荣。
从唐寅的山水画看明代工笔画线条之美
作者: 刘佳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明代工笔画   线条   唐寅  
描述: ,形成构图简洁、明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细如铅丝、刚中带柔、严谨有序的个人风格,代表了明代的文人画风格,既有工笔画线条的严谨、流畅、细腻之美,又有写意的潇洒和自然。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艺术创作思潮:崇尚自然和表达真我。
清道光御用瓷与慎德堂款
作者: 高晴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花   官窑   圆明园   道光皇帝   折枝   造型   二十年   粉彩   瓷器   乾隆皇帝  
描述: 道光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在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而属道光皇帝御用的瓷器中,最能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当属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精品。
< 1 2 3 ... 25 26 27 ... 58 59 6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