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在现代陶艺的延伸
作者: 胡征娟   饶华军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题材   四大文明古国   陶艺作品   神话传说   陶瓷   陶艺家   现代陶艺   中国特色   艺术形式   传统文化  
描述: 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以广博的文化和多姿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陶瓷,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器物,承载着每个年代的历史。自现代陶艺在中国萌芽开始,到现在已日趋成熟,陶艺家在对现代生活的描述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将目光对准传统文化,并开始注重对"中国特色"的表现了。一件陶瓷的表
明代武术功能演变述略
作者: 王艳秀   蒋义排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武功   演变   明代  
描述: 明代是中国武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无论是在武术套路体系、理论,还是武术思想、功能的发展与演变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并被广泛用于军事训练当中,满足了实战的需要。
明永乐甜白瓷特色及兴盛原因探析
作者: 王琳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甜白瓷   兴盛原因   特色   明永乐时期  
描述: 甜白瓷是永乐时期创烧的著名品种,对明清瓷业具有重要影响。永乐甜白瓷在工艺技术、造型、装饰等各方面都独具特色,其兴盛原因主要有工艺的改进、永乐帝的偏好、政权北移等。
论晚明与瓷艺相关论著对瓷艺风格及工艺的影响
作者: 冯通亮   冯志远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晚明   风格   论著   瓷艺   工艺  
描述:之前,与瓷艺相关的论著数量稀少,晚明时期,相关论著大量出现,对瓷艺的风格形成与工艺技术均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其影响下,晚瓷艺呈现出显著的仿古之风和文人品味,对制瓷工艺亦有较大推动,不过其局限性亦是明显的。
晚明青花民窑分布特征与成因探究
作者: 邓玲   来源: 大江周刊(论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明   成因   分布特征   青花民窑  
描述:是民窑青花瓷发展的高峰期,除景德镇窑外,在南方各地兴起了大量新兴青花民窑。晚青花民窑分布具有显著的海洋性和大众化特征。海洋性特征主要受外销瓷发展的推动,大众化特征主要受南方经济发展与审美思潮影响。
明代瓷器:瑰丽文化之奇葩
作者: 寒枫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御窑厂   永乐   嘉靖   成化官窑   纹饰   明代瓷器   民窑  
描述: 明代是我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当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开设了官窑——"御窑厂"
让“卫星上消失的城市”重现:中共面对困难努力消减环境污染
作者: 暂无 来源: 对外传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重现   陶瓷   景德镇   八十年代   空气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   烟囱   人造地球卫星   城市  
描述: 37岁的郑春霞现在还记得小时候从景德镇光明瓷厂大烟囱里飘出来的黑色"雪花"。好奇的小孩子用手一接,涂在小朋友脸上,像抹了一层炭粉。大人们看见了赶忙制止,"别碰,可能是有毒的呢!"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座世界闻名的中国瓷都步入生产高峰期。市区内众多陶瓷生产企业与民居混
传递瞬间:与玛农·奥斯特和本杰明·沃尔瑟的对话
作者: 安娜·菲内尔·霍尼希曼   彭筠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学学习   奥斯特   明胶材料   临时性   现代美术   本杰明   作品   当代青年   雕塑   对话  
描述: 玛农·奥斯特(Manon Awst)与本杰明·沃尔瑟(Benjamin Walther)在他们合作完成的很多雕塑、行为作品中,都尝试将一些临时性材料,如冰、葡萄、明胶等,与石膏、金属、黄金等材料
西域的金玉良缘:《金缕之雅——马进贵西域玉雕艺术》读后
作者: 韩子勇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疆和田玉   玉雕   东西方文明   文化意义   古代西域   中央王朝   艺术   中华文明   相互隔离   文化选择  
描述: 美、最神奇、最浪漫、最惊心动魄和神秘激动的故事,正是发生在相互分享、重叠和混搭的那一刻,那一个地方,那一片人群的深处。古代西域,正是上演和见证这一文明聚合的露天剧场。伴随着盛世收藏的灼人热浪,新疆
江明贤
作者: 江明贤   来源: 艺术沙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中   脚口   江明贤  
描述: 用水墨表现阳刚或者朴拙斑驳之古迹,吃力而不讨好,所以,我采取甚多西画表现常用之技法,特别是拓、印、喷、洒以及油画之肌理,甚至素描之碎细笔触。有时也用重彩来表现单一的题材。如何在主观的创作理念和客观的写景中求取艺术的谐和,常令我费尽心力。
< 1 2 3 ... 22 23 24 ...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