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东方明珠——四大名绣之苏绣
作者: 赵敏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典园林   国家元首   苏绣   手工艺术品   “东方明珠”   文化名城   礼品   苏州  
描述: 作为国家礼品馈赠给各国国家元首,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被誉为“东方明珠”。而这些悠深的古城小巷、美妙绝仑的古典园林、栩栩如生的波斯猫,富贵娇艳的牡丹花,都是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论苏天赐
作者: 曹意强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苏天赐   创作实践   中国传统   中国艺术   绘画理论   印象主义   中国绘画  
描述: 一油画自明末清初传入中国后,或隐或现地改变了我国画家的思维和表现方式,至20世纪,如何参合中西以创造新的中国绘画,成为中国艺术家
浅谈城市雕塑与环境
作者: 程连昆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服务   历史文化   审美观念   物质文明   环境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精神文明  
描述: 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说过:"城市雕塑从来就是各个时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结合的产物,亦是各个时代审美观念永久性材料凝固存留下来千古的历史脚印,既为当代人民服务,亦为后世所欣赏,这从古今城市雕塑的作用中就可以得到佐证。
一个智者的声音——熊秉明致杨振宁、吴冠中、吴为山书信选
作者: 暂无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信   熊秉明   吴冠中   杨振宁   南京博物院   吴为山  
描述: 1999年,杨振宁先生参观南京博物院吴为山雕塑馆后便表示要请他的老友熊秉明来南京,他认为熊秉与吴为山之间的“暗合”体现了两代人的文化认同。2001年经杨振宁先生推介,南京大学聘请熊秉先生出任南京大学名誉教授。2001年底经吴为山推介,南京大学邀请熊秉明为百年校
黄少鹏油画作品选
作者: 黄少鹏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美术系   广西钦州   广西艺术学院   群众艺术馆   画家   圆明园   油画  
描述: ~~
谈明代青花瓷器及其对外影响
作者: 李琼璟   来源: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国瓷   青花瓷器   制瓷技术   透明釉   明初   青料   窑器   瓷胎   胎质   釉下彩  
描述: 瓷器自出现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雅致清新的青花瓷器,因其简洁、艺术、卫生、耐用更是备受推崇。青花瓷器曾被称为中国的"国瓷",是古代工匠用青料在白瓷胎上直接描绘后,罩透明釉,入窑以1300
补天石
作者: 暂无 来源: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   人类文明   同步   柱子   补天   女娲   新技术   高等级沥青路面   碎石封层   石头  
描述: 据说,曾经天也曾倒塌,四根撑天的柱子倒了,是女娲用一些五彩的石头将天补了起来,因此,人类文明才得以继续。人类的存在竞系于一些石头。
补路
作者: 暂无 来源: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五彩石   传说  
描述: 曾经有一个传说。 天曾经破碎,幸亏女娲寻到了五彩石补天。当还差一块五彩石的时候,这位人类始祖毅然将自己投向了天空中的那片裂痕……人类文明因此得以延续,天依然是那么蓝、那么高,多的是雨,传说那是女娲的泪水……[第一段]
佛教雕塑在中国的发展特点
作者: 蔡增杰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俗生活   外来艺术   灵岩寺   东汉明帝   秀骨清像   简单移植   平遥双林寺   佛教造像   文化相   佛教思想  
描述: 佛教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重要题材,它在东汉明帝时期由印度引进。佛教雕塑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就必须与中国的文化相适应。总的来说,它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化、世俗化和逐渐由兴盛到衰落的过程,并且有一定的时代性。
摧毁:都市雕塑及其内部空间外翻的视觉冲击文化
作者: 杨乃乔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后工业文明   艺术批评家   艺术创造   后现代   物质实体   视觉冲击   当代艺术家   艺术形式   特里  
描述: 怀特里德的作品《房子》是对都市物质性的一次摧枯拉朽的反思。怀特里德通过对都市物质实体的反思,表达了她对房屋内部空间永恒记忆的深刻性。
< 1 2 3 ... 35 36 3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