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31 条
-
极限明信片欣赏:《开国大典》
-
作者:
俞浩忠
来源:
上海集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极限
天安门
毛主席
形式
票图
《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纪念邮票
明信片
-
描述: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的董希文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后,萌发了创作激情。于是,他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创作完成了长4.25米,高3.33米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
-
四座雕塑
-
作者:
季阳林
来源:
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图书馆
中国
馆藏
精神文明建设
凌霄云
-
描述:
不忘老区就是不忘本。这里要讲述的是原国家轻工部环保办负责人、现中国轻工学会常务理事长凌霄云为振兴江苏省盐城老区出谋划策、奔波尽力的感人事迹。
-
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
-
作者:
徐建融
来源:
粤海风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研成果
物质文明建设
画论
学术研究
钢筋水泥
现代艺术
范宽
现代水墨
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雕塑
-
描述:
一个从来没有研究过《红楼梦》的人,却敢于写一部研究《红楼梦》的专著:一个从来没有搞过雕塑的人,却敢于承接一项大型的城市雕塑工程;他们以此作为自己的"科研成果"。申报晋升职称,然后,便成了专家!这样的"专家"满天飞,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豆腐渣工程"也就遍地可见。
-
新品撷英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市场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技项目
防老化
农林废弃物
技术转让
防开裂
语音芯片
社会效益
浮雕制品
国家级
专利发明
-
描述:
秸杆墙材与浮雕制品成都星河建材模具厂厂长、专利发明人周兴和利用秸杆、麦草、稻草、锯末等农林废弃物开发出墙材及建筑浮雕制品,具有防火、防水、防震、防老化、防开裂等五防性能;仿古仿欧浮雕已有18个系列
-
汉代墓葬艺术体现出的汉人生死观:生死问题的产生导致不同生死观的出现
-
作者:
宗亦耘
来源:
上海艺术家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明器
主题
漆画
画像
帛画
汉人
雕塑
汉画
汉代墓葬
-
描述:
今日我们所见绝大多数汉画均与墓葬有关,有些明器是服从于墓葬而存在的:如墓前雕塑、帛画、漆面、画像砖石等等均与汉人的墓葬主题有关。所以研究、了解汉代人的生死观念对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汉画不无裨益。
-
胎盘标本的二种制作方法
-
作者:
沈军生
孟剑新
来源:
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胎盘结构
铸型标本
三氯甲烷
胎盘血管
脐静脉
制作方法
油画颜料
透明标本
填充剂
脐动脉
-
描述:
为了从不同侧面展示胎盘结构 ,作者选用不同的填充剂分别注入胎盘血管内 ,再做适当技术处理 ,制作胎盘血管铸型标本和透明标本 ,现将制作方法报告如下。1 铸型标本制作法(1)选取新鲜胎盘一个 ,留脐带
-
命冰心擦厕所与逼俞平伯哭活丧
-
作者:
关捷
来源:
学问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瑶琴
红学研究
现代文明
散文和
俞家
儒家思想
“文化革命”
圣女
中国新文学史
俞平伯
-
描述:
可以轻松证明。冰心,一个用冰雪的魂魄雕塑而成的圣女。在血与火的20世纪,她几乎是惟一一个能够让我们看到博爱的人,爱国家爱民众爱母亲爱朋友爱儿童。读她的作品,常使我们对人类的前途产生希望,她所主张所表现的精神,无疑是我国本世纪最柔和的阳光最温馨的空
-
陈白一的理想世界
-
作者:
潘絜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世界
楚文化
人与自然和谐
为人民服务
20世纪
工笔画
赤铁矿
美术考古
人类文明史
中国绘画
-
描述:
不知是哪一位哲人说过,在有百万年人类文明史的中华黄土地上,每一方寸之试行探掘,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韪战斯言! 20世纪中国美术考古的伟大发现,把中国绘画的原始推溯到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期,多处发现
-
创作《东方文明》的说明
-
作者:
侯一民
李林琢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古代建筑
文化历史
古巴比伦
红砂岩
世界之窗
中央美术学院
丝绸之路
东方文明
浮雕壁画
-
描述:
“东方文明”大型浮雕壁画坐落在深圳新建成的“世界之窗”入口处的“世界广场”上,浮雕用红砂岩打制,长80米,高10米,与广场上6个古代世界有同地区的大门和数十座古代建筑的柱式及形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气势宏大的世界文化广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
朱尚熹:做井盖随想
-
作者:
朱尚熹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纹样
1999年
生铁铸造
井盖
铸铁
雕塑家
美术作品
精神文明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一年多以前,我突然萌生了在井盖上做文章的愿望。大城市的井盖挺多挺多,特别是北京无处不有。每天上下班,一段二十多分钟骑车经历,我还挺喜欢车在井盖上碾过,轻轻地一颠一簸,感受上面的起伏,有时还会发出一声发闷的“当啷”之声,很有意思。为了防滑以及便于识别,井盖上刻满了各种各样的纹样和文字,天长日久,人来车往,纹样被磨得铮亮。井圈和井盖都是生铁铸造的,那种凹处带锈,而凸处发亮的对比与材料本身的美感使我感动。就这样,我猛然觉得在井盖上面可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