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6804 条
-
木中翘楚 精工巧雕:浅赏清嘉庆鸡翅木框嵌黄杨木雕寿屏
-
作者:
欧阳桂兰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框
屏风
雕刻
黄杨木
嘉庆
邓培
鸡翅
精工
明清时期
进士出身
-
描述:
福州三坊七巷二梅书屋厅堂内陈列着清代嘉庆年间造的鸡翅木框嵌黄杨木雕祝寿屏风(以下简称寿屏)。该套寿屏是嘉庆十四年(1809)周基原配夫人陈氏耄耋寿庆时,由泉州府吏、周基侄孙邓培风及其亲友所送的祝寿华礼。寿屏精工巧雕、古朴雅致、精巧玲珑、剔透空灵,与书屋内摆设的古典家具、香草兰芝映衬成趣、相得益彰,走进书屋内的游客无不对之啧啧称奇、流连忘返(图一)。
-
明代雕塑大师王弼和关羽塑像
-
作者:
林仪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关羽塑像
明代
王弼
-
描述:
王弼和何朝宗都是明代泉州著名的雕塑大师,在泥塑和瓷塑上各领风骚。地方文献虽鲜有记载,但王弼的关羽造像仍存,让世人得以通过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了解这位与何朝宗齐名的雕塑大师,以及明代中后期泉州地方的民间信仰。
-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震撼开幕
-
作者:
江净沙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关羽塑像
明代
王弼
-
描述:
2017年1月25日上午,由故宫博物院、印度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共同主办的"梵天东土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幕。展览精选印度5个邦(省)9家文物单位
-
古窑瓷韵话沧桑
-
作者:
苏黎瑞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万历
年窑
东溪
古窑
海外贸易
山居秋暝
古瓷
海上丝绸之路
商舶
制作工艺研究
-
描述:
海丝十万里路,东溪五百年窑。东溪窑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名瓷漳窑的神秘面纱。它是古代中西方海外贸易和文明交流的重要佐证,也是我国明清瓷器制作工艺研究的宝库。东溪窑的窑烟虽然已飘散在历史的天空,却在海
-
声播万里寇胆寒:记清台湾总兵甘国宝
-
作者:
施晓宇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屏南县
农耕文明
台湾地区
乡村
国宝
万里
-
描述:
2009年5月15日上午,我拜访了慕名已久的甘国宝故乡——闽东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一进漈下村,一条500多米长的龙漈溪蜿蜒村中。龙漈溪溪水清澈见底,众多肥硕的五彩鲤鱼徜徉溪中,摇头摆尾自在安详;溪头,矗立
-
明溪玉虚洞
-
作者:
黄明生
韦凌影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永安市
明溪
桃源洞
武夷山脉
玉华洞
将乐县
石灰岩溶洞
徐霞客
明代文学
后七子
-
描述:
明正德《归化县志》记载,滴水岩,又名"玉虚洞",位于武夷山脉中南段,距城东北3公里,为石灰岩溶洞,有滴水,亢旱不竭。约阔数丈,有石,叩之有声。又有隐流约数十里,相传仙人堂宝水坑即其水出处。虽处偏僻
-
嵩溪“板龙灯”
-
作者:
江峰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龙灯
玻璃丝
彩球
泉州
明代
嵩溪
装饰
地方特色
花灯
习俗
-
描述:
,形如彩球,别具一格。但我也觉得嵩溪的"板龙灯"很迷人,很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清流的乡村灯会,称为"迎龙灯",历史较为悠久。相传始于唐朝,盛于明代。据
-
长汀蛇王宫探源
-
作者:
郭志超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汀县
人格化
博物馆陈列
运盐
形态符号
厦门大学
蛇崇拜
明代
韩江下游
蛇王庙
-
描述:
城西罗汉岭蛇王宫。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闽西唯有长汀县才有蛇崇拜的宫庙和祭址。如果我们把专注于该县的眼光,顺着汀江,扫视韩江,就会惊异地发现:长汀蛇王宫的蛇神是从韩江下游传来的。
-
水粉画语言定位
-
作者:
黄金德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水粉画
水彩画
明度
水粉色
中国画
画种
色感
笔触
油画
-
描述:
迅猛的发展,并成为各大院校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水粉画是介于油画和水彩画二者之间的一个画种,它色彩艳丽光洁,水色淋漓,明快柔润而似水彩画,同时也有中国画渲染的某些情趣。采用厚画法,又近乎油画的浑厚,沉稳坚实硬朗。用大面
-
德化窑青花瓷画吉祥图案鉴赏
-
作者:
林长程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吉祥图案
透明釉
陶瓷生产
德化
纹饰
釉下彩
装饰题材
直接描绘
着色剂
-
描述:
多,进入全盛时期,将德化窑陶瓷生产推向又一高峰。青花瓷器是以釉下彩绘图案为装饰,用钴料作着色剂,在干燥的坯体上,用毛笔直接描绘各种图案,再罩上透明釉,经高温1300摄氏度一次性烧成。青花瓷器一经出现,便受到人们的青睐,是明、清时期彩瓷制作的主流,也是最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