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无】搜索到相关结果 39 条
-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禅宗意蕴
-
作者:
黄河涛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心理状态
张彦远
《笔法记》
水墨山水画
社会审美心理
《图画见闻志》
“无”
“淡”
禅宗
-
描述:
青绿金碧山水,而非水墨山水。所以,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水墨类王维,着色如李思训。”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亦说到此点:“李将军理深思远,笔迹甚精,虽巧而华,大亏墨彩,”称“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亏墨彩”恨无墨”都是指非水墨山水画。
-
无机浮雕装饰板
-
作者:
李卫国
来源:
建材工业信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机玻璃
层板
新型装饰材料
系列产品
墙画
潼川
抗冲击强度
玻璃钢复合材料
建材厂
四川省三台县
-
描述:
四川省三台县潼川建材厂,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装饰材料——无机浮雕装饰板。该板以无机玻璃钢复合材料为基材经配料、成型、保养等1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产品具有防火、防水、无毒无害无污染,可锯、可刨、可着色上漆、装修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
-
我爱散步
-
作者:
赵农
来源:
体育世界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场
长安街
无功利
跑步
庭前
国庆节
人生
感悟
快乐
负重
-
描述:
我喜欢散步。散步是一种无功利目的的自由活动。既不必象跑步那么费劲,也不必如坐车那么拘束,没有赶路的负重,没有庸事的纠缠,纯粹是闲适自得,悠然平和的人生快乐。可于庭前屋后、花丛月下,亦可阡陌荒径、宽街
-
读画随笔(二)──生活与创作
-
作者:
鸿江
来源:
税收与社会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业游民
读画
领袖像
生活经历
命运抗争
创作规律
随笔
艺术家
好的生活
油画
-
描述:
读画随笔(二)──生活与创作鸿江尽管这几年手头十分拮据,但还是狠狠心,陆续购买了几幅张荣国的油画,自己欣赏,自然别人也要欣赏。于是,另一位在省内颇有知名度的油画家在欣赏后便评论说:张荣国的油画论技法是第一流的,但调子却太过低沉。张荣国的油画,调子确实...
-
鲲鹏展翅酬山乡
-
作者:
叶青
来源:
税收与社会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寨
立体农业
乡镇企业
自然条件
水库管理
强将手下无弱兵
露天开采
社会化服务体系
鲲鹏
经济理论
-
描述:
鲲鹏展翅酬山乡KPZHCHCHSHX文/叶青给雕塑家一块石,他会凿出一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给一位乡长一方石,他将创出哪般奇迹—目送归鸿,手挥五弦。面对苍茫丛岭,一位歌者如位如诉—我是青年,我的血管里永远不会拉上雾幔。我是鹰,云中有志。我是马,背上有鞍...
-
德国:没有潮流的十年
-
作者:
罗洪涛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人地带
新法西斯主义
艺术家
沃尔夫
拉斯克
构造物
雕塑家
绘画
作品
德国
-
描述:
德国:没有潮流的十年[德]戴维·盖洛威罗洪涛译德国艺苑尽管没有特殊的主导风格,但它最近却在绘画与摄影之间以及在雕塑和建筑之间的交接地带取得了的较令人注6的进展。真正主导了德国艺术界的单一倾向并不是自20世纪初期以来富于表情的形象─—那种横扫并吞噬了国...
-
青年教师的精神需要不可忽视
-
作者:
万成
来源:
江苏高教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待遇
景德镇
激励手段
需要的层次
高校青年教师
物质需要
"无形"
激励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精神需要
-
描述:
青年教师的精神需要不可忽视江西景德镇高专万成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各高校在稳定青年教师队伍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我们仔细地考察高校在挽留青年教师上的所作所为就不难发现,对青年教师的物质需要考虑较多,而对其精神需要却有所忽视.实际...
-
我国最早的“人类进化图”
-
作者:
龙福廷
来源:
华夏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人类进化
单细胞
生物进化史
人类起源理论
郴州地区
画像石
鱼类时代
《本草纲目》
文物事业
-
描述:
我国最早的“人类进化图”龙福廷山东省微山县西城山从一座汉墓中出土一件"鱼、猿、人"的面像石(见《博物》1982年2期总第10期)。图象所示,鱼、猿、人三图从右至左依次排列,为高浮雕,采用纹作底纹,使主体纹饰形成视觉空间和产生立体效果。其外加边框,使画...
-
人体活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中国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制品
人体
无生命
表演艺术
米开朗基罗
表演者
特殊处理
现代人
造型艺术
雕塑
-
描述:
人体活雕塑现年57岁的王德顺,在北京举办了他的活雕塑展,这在中国实属首次。王先生用自身人体与造型,与米开朗基罗、罗丹的雕塑复制品相结合,把有生命的人经过特殊处理变成“无生命”的“雕塑”,并通过表演者的动作变幻组合,赋予无生命的雕塑以新的意义。它展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