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旋纹】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广东珠海、汕头出土的元、明瓷器
-
作者:
曾广亿
来源:
文物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汕头市
旋纹
冲积层
广东
花卉
省博物馆
珠海
元代
出土
-
描述:
1969年4月珠海县南水公社渔业大队民兵,在蚊洲岛沙滩冲积层的一个凹槽中发现几件元代瓷碗半露地面,当即进行清理,发掘出青、灰、黄釉碗、碟212件。6月,驻珠海县人民解放军某部,将其中碗、碟7件送交广东省博物馆。7月,省博物馆派人会同渔业大队民兵和公安人员到现场进行调查和探掘,将出土的全部瓷器带回博物馆保存。1971年初,汕头市阀门厂工人,在市郊金沙农机厂前面的沙丘中挖运细沙时,又在沙层中发掘出64件明代青花瓷器,有碗、碟、杯、
-
萍乡市发现元代青花瓷器等窖藏文物
-
作者:
肖一亭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回纹
龙泉青瓷
白釉
螺旋纹
白瓷
萍乡市
藏文
元代青花瓷器
釉色
莹润
-
描述:
1985年9月下旬,萍乡市福田乡下石村发现了一处窖藏,出土了一批元代青花瓷、龙泉瓷、白瓷及青铜器。我馆考古工作者到现场进行了考察,并全部收藏了这批文物。 下石村位于萍乡城北约6公里处,这里除萍水河两岸有狭长的冲积平地外多为连
-
中国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
作者:
巴克霍夫
黄厚明
孟春艳
陈云海
来源:
创意与设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教育
螺旋纹
紫砂艺术
中国艺术史
巴洛克
装饰
仰韶文化
风格
古代青铜器
新观念
-
描述:
该文是西方学界涉足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早期成果之一。作为西方形式分析学派大师沃尔夫林的学生,作者巴克霍夫沿用其师研究欧洲艺术史的风格分析模式,试图建立起一整套中国艺术自身的风格发展序列。巴克霍夫的这种学术诉求与实践,使得原本基于艺术作品地理方位上的欧洲中心视点转化为一种潜在的全球化视野。不过,由于中西不同的视觉语言体系,巴克霍夫对中国艺术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他对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式分析,明显受到欧洲艺术史分析范式的强烈影响,例如"古风式"、"古典式"、"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与此同时,受制于当时考古出土材料的稀少,他对仰韶文化所属时代的认定存在误判,从而从根本上丧失了这篇论文的立论基础。并且,因为对文献或铭文材料的忽视,他对包括中国汉画在内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一直遭受到西方汉学家们的质疑和批评。尽管如此,作为西方世界研究中国艺术史的拓荒者之一,巴克霍夫基于风格分析的一些研究结论——如他对纪年青铜器、秦汉雕塑以及汉画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精辟分析,至今仍是该领域最令人瞩目的成果。该文发表于1935年,对于20世纪30年代刚刚起步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而言,巴克霍夫对中国艺术的把握是否准确、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继承并发展了沃尔夫林关于"看法"的分析方法,并将风格分析理论从起初专注于西方古典和非古典作品扩展到"非西方艺术"作品。批判性地重读这一成果,其启示意义同样不可替代。
-
郑州古荥发现一批窖藏青花瓷器
-
作者:
谢遂莲
来源:
中原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青花瓷器
螺旋纹
平整土地
底径
绿釉
色釉
折枝
郑州市
-
描述:
古荥即古代荥阳所在地。荥阳故城位于郑州市西北二十多公里的邙山脚下。1979年2月当地社员在古荥阳城的西南隅平整土地时,发现一个窖藏的大瓮(图版五:1),瓮高79厘米,内外施酱色釉。瓮内装青花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