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10分钟准备秋游便当
作者: 欧阳李蕊   班伟   来源: 消费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旅游市场   秋季   旅游业  
描述: 准备这些食物,只需要你在细节的地方,稍微玲珑一些,就可以完成了。
推荐几个高档优质礼品型小西瓜新品种
作者: 张全中   来源: 山东蔬菜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瓜生产   新品种   推荐   小西瓜   优质   礼品   小型西瓜   旅游业   高产   瓜农  
描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小型化和旅游业的兴起,消费者对小巧玲珑、皮簿如纸、方便携带、食用方便、高甜到皮的小型西瓜需要日趋强烈。为满足瓜农在西瓜生产上的需要.笔者特推荐如下几个高档、高甜、高产值、易管理的小型西瓜品种。
吴哥 丛林深处的不朽之城
作者: 胡源   朱震   来源: 文明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人   石建筑   热带丛林   柬埔寨人   浮雕   建造   高棉人   旅游业   建筑群   毗湿奴  
描述: 初到暹粒(Siem Reap)的外国人并不太情愿把这个拥有吴哥古城的地方叫做城市,暹粒市内鳞次栉比的茅草屋与吴哥华美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相比,石头建造的吴哥可以千年不朽,而茅屋很可能会被雨打风吹去
拉什莫尔山背后的传奇艺术家
作者: 威廉·布洛   任爱红   来源: 译林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达科他州   塑像   花岗岩   艺术家   莫尔   雕塑家   旅游业   传奇  
描述: 1926年,在拉什莫尔山上雕刻总统塑像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南达科他州旅游业。15年后竣工时,它已成为象征美国决心和技能的地标。在天才雕塑家格曾·博格勒姆的监督下,约计400名工人从山顶一侧对41万吨
旅游体验视角下景德镇特色旅游的升级研究
作者: 袁靖靖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体验   景德镇   休闲体验   旅游体验   环境建设   发展现状   体验经济   旅游资源特点   旅游业   体验式旅游  
描述: 将"体验"融入旅游,探索景德镇体验式旅游升级路径是本文的主要目标。以体验经济下游客对旅游产品需求的变化为突破口,结合景德镇旅游资源特点以及旅游发展现状设计了"紧抓软硬环境建设"、开发"陶瓷文化体验旅游"、"体验购
名人,名牌与名城
作者: 邓扬威   来源: 公关世界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城   中华民族   象征   景德镇   广州   历史文化   孔子   政治中心   旅游业   辛亥革命  
描述: 导语:名人与名牌,是名城形成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内核。名人与名城名人所以名,离不开他成名的环境;名城所以名,离不开名人所起的作用。名人与名城密不可分。两千多年前的名人管仲有一番见解:“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很多古都如广州、洛阳等都以此建立起来。选点建都城的当然也是名人,如建广州的任嚣和赵佗。过去的古都,大部分就是今天的名城。名人名城,源远流长。名城北京,中国首都,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和古老文化的象征与缩影。北
西伯利亚的记忆
作者: 邱石   来源: 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脏   居住   大城市   贝加尔湖   修道院   西伯利亚   俄罗斯   记忆   发展旅游业   安加拉河  
描述: 俄罗斯值得一去的地方很多,西伯利亚无疑是其中最具魅力之地。这片辽阔的土地像一幅壮美而豪放的风情油画,千百年来勾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在俄罗斯留学期间,我曾去西伯利亚旅游,那里超乎想象的美景的确使人终生难忘。伊尔库茨克是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第二大城市,人称"西伯利亚的心脏"。这座城市在它近350年的历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立城之初,它是人们考察西伯利亚的理想基地;沙俄时期,它是犯人尤其是政治犯的流放地;苏维埃时期,它又成了淘金城。它距离世界上最深的湖——贝加尔
视界·你来掌镜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地理学   旅游市场   旅游业  
描述: 莫希智 中国 上海 莫希智通过失误意外发现,在长时曝光过程中轻微晃动相机,能拍出有油画效果的模糊画面。在瓯江岸边,他用这种技法捕提了水雾萦绕一队老式渔船的飘渺画面。
最后的呜唱
作者: 暂无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地理学   旅游市场   旅游业  
描述: 我之前一直在为家附近的猫捕猎技术感到困扰,但现在看来这似乎不算什么大事了。欧洲人难道不怀念那些五彩斑斓,唱着歌从头顶飞过的小生命吗?
卷首语:误会产生美
作者: 叶南   来源: 华夏地理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地理学   旅游市场   旅游业  
描述: 艺术的早期阶段,人类普遍偏爱明亮的色彩,这似乎是许多艺术史家的共识。考古资料当然是立论的基础,但要解释为何如此,好像并不容易。有的论者试图证明,古代的人类就像还没长大的儿童,他们“孩子般的想象力偏爱各式各样明亮色彩的组合,就像人类身边的自然那样。”这种说法来自19世纪德国著名的建筑与艺术史家森佩尔,且附议者众,但我个人以为,他有点过于想当然了。 2222年前(始皇帝死于前210年)的秦帝国工匠们大概也属于拥有“孩子般的想象力”的那一类人。他们和建筑雅典卫城神庙的古希腊工匠一样,为他们塑造的形象涂饰了艳丽的色彩。 但直到考古学家有所发现以前,我们熟知的兵马俑都是其重见天日时黑衣黑甲的模样。有学者甚至曾猜测这是为始皇帝服丧的颜色。尽管这是个误会,但黑色和军队的气质毕竟挺配合的。我相信有人会和我一样,初看五彩的秦俑,反倒觉得“不美”了。 古希腊的雕塑也是如此。他们当年其实五色斑斓,但颜色短命,早早便铅华褪尽。当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大师们在黑暗的中世纪之后重新燃起对希腊的热情,开始鼓吹“文艺复兴”的时候,他们眼中完美的古希腊雕像,都已是纯白的大理石本色。以古希腊为圭臬的文艺复兴雕塑杰作,也就不再以色彩斑斓为美。 误会产生美,在敦煌也有有趣的一例:莫高窟的许多北朝壁画,本来以白铅和红铅为颜料,将满天神佛的肌肤描绘为健康的粉红色,殊不知这两种化学成分为碳酸铅的颜料,长时间与空气中的硫接触会发生还原反应,变成黑色的硫化铅。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北朝洞窟里,到处是黑脸黑手的飞天和佛像,反倒生出某种现代派的趣味而为美术业者乐道,甚至启发出不少创作的灵感。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