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名窑运动”宣言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名   陶瓷产业   官窑   中国陶瓷   中华文明   陶瓷文化   产业联盟   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代  
描述: 上的一个新坐标;公元2011年7月3日,北京大宋官窑博物馆,"中国当代十大名窑产业联盟"成立,中国陶瓷产业发展
明代景德镇民窑瓷器的收藏与投资
作者: 王志军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名   陶瓷产业   官窑   中国陶瓷   中华文明   陶瓷文化   产业联盟   运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当代  
描述: 明清两代的瓷器在元代瓷器的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主要缘于明清历朝皇帝和官府对官窑瓷器有序的介入与推动,并与随之发展的民窑瓷器,共同把中国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推向顶峰。不同阶层的需求和喜好使古代瓷器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两种面貌。 在古代,瓷器代表着使用者的不同身份地位、习俗喜好、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和制瓷工艺水平,甚至是使州者及制造者思想意识,根据使用者的地位在制造时被划分成了官窑瓷器和民窑瓷器两大发展系列。 这种泾渭分明的现象自明代洪武时期出现后,一直延续到500多年后晚清帝制灭亡。盛开了543年的官窑和民窑制瓷艺术这两朵奇葩在此时终于谢幕。 元末明初之际、两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等著名的瓷窑已逐渐衰没,只有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钧窑还在烧造瓷器。明代中期以后,除浙江地区的龙泉窑系仍在烧造日用瓷器、德化窑系和其他一些沿海窑场烧造一定数量的外销瓷以外,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烧造的瓷器已经成为明清两朝瓷器发展的主流,占据了海内外绝大部分市场。 官窑瓷器以其不惜成本的投入,精美华丽的器型和纹饰做工,皇家显赫的使用地位以及相对稀少的数量成为几百年来收藏者们追逐的对象,不仅使其的市场价格越来越高,同时还影响了人们的收藏理念,促进了人们对明清民窑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