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唐诗是怎样“发表”的
作者: 佚名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士诗人   唐代诗人   大历年间   杜甫   公共场所   文化传播   资料卡片   李商隐   约定俗成   晚唐诗人  
描述:.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
中国当代雕塑现状
作者: 孟庆祝   胡云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艺术   材料   中国   构成学   当代   雕塑  
描述: 是思想在指挥视觉,面对今天的美术现状只要广泛地看一看,再想一想,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思想观念的革命,带来了视觉艺术王国的改朝换代。
国家经贸委提出近期建材工业发展导向(部分)
作者: 暂无 来源: 建材工业信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干法水泥生产   国家经贸委   企业技术改造   发展导向   散装水泥   建材工业   混凝土搅拌站   烧结制品   石灰石资源   墙体材料  
描述: ———新型干法水泥、散装水泥以企业技术改造为基本途径,发展日产2000t熟料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鼓励企业发展日产4000t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石灰石资源富集地建设大型熟料
建材行业近期发展导向
作者: 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   来源: 建材工业信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机制配置   干法水泥生产   国家经贸委   区域经济结构   产品结构   发展导向   散装水泥   玻纤   烧结制品   墙体材料  
描述: 日产2000t熟料及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鼓励企业发展日产4000t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石灰石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大型熟料基地,靠近市场发展大型现代化水泥粉磨站;发展散装水泥和商品
光华长安大厦
作者: 魏大中   来源: 建筑创作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幕墙   长安街   写字楼   文化氛围   材料构成   竣工时间   工程规模   京剧脸谱   传统文化   戏院  
描述: 牌楼式的门头,在门头上复制了老长安大戏院的汉白玉大理石牌匾,作为其历史的延续。立面的玻璃幕墙用了银灰和绿色两种材料构成网格式的分割,顶部做了铝板的坡檐、加上裙房柱间以京剧脸谱为主题的铜浮雕,更加强了整个
让空间蕴含文雅——居室艺术挂画的装饰作用
作者: 钟伟荣   来源: 广东建筑装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室装饰   挂画   装修材料   装饰艺术  
描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不单追求装修材料的新颖,装修风格的典雅,家具的高档次,人们还着意在家居中营造文静典雅、具有文化气息的氛围。以前,由于艺术只限于文人雅士的小圈子,艺术既高且远,普通人家里一般只挂些粗劣的装饰画和品味低下的油画。如今,如果你能转换一下视觉角度,
日渐风行的铜饰材
作者: 廖婉   来源: 广东建筑装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艺术   装饰材料  
描述: 在现代流行的建筑装饰用材中,铜饰材放下了以往的“贵金属”、“战略物资”的高贵身份,从零星简单的梯级条、牌匾、指向牌架等用途向室内外门窗、廊柱、扶手到天花、格栅发展;并与艺术相结合,制成巨型铜雕塑、嵌丝锻制铜壁画,成为炙手可热的装饰用材,用途越来越广泛,用量也越来越大。
享受艺术生活——“五一”长假广州演出市场一瞥
作者: 胡小云   来源: 广东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   国内   演出市场   资料   广州   转向   高雅艺术   年文化   文化消费  
描述: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来的年文化消费800亿元左右,而文化消费的潜在市场至少3000亿元。有关方面预测,未来5年中国的文化产业将有大的发展,预计到2005年,文化消费能达到6000亿元。广州
艺术精品 白瓷青花竹纹角瓶
作者: 田胜昌   来源: 高丽亚那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喷涂   墙体   现代高新技术   技术转让费   基质   古典艺术   技术咨询   古朴典雅   新型涂料   外装饰  
描述: 艺术精品 白瓷青花竹纹角瓶
开创中国画色彩的新体系
作者: 王天胜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工笔   形式语言   现代中国画   工笔画   中国画色彩   水墨画   工笔重彩画   当代中国   矿物颜料   绘画形式  
描述: 中国画风风雨雨历经几千年,几经坎坷 几度辉煌,今天,那种工笔画独占螯头或水墨画一统天下的局面都已不复存在了,呈现出水墨、工笔、重彩、没骨、彩墨、彩绘等多元并进的画坛格局。这是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代中国画的变革时期,我则更看好重彩画。 重彩是中国画的一种语言样式。狭义上,它与“淡彩”相对,是对以石色为主、画面浓重艳丽的工笔画的称呼;而在广义上,它就不只限于工笔的范畴,还可以包括写意的、彩
< 1 2 3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