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明清官窑仿汝窑瓷器略论
作者: 江建新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撇口   天青釉   斗笠碗   御窑厂   汝瓷   窑器   明宣德   汝窑瓷器   徐兢   台北故宫博物院  
描述: 从北宋徐兢"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之语出现,到清代雍、乾仿汝瓷,近十个世纪以来,关于汝窑汝瓷问题便一直倍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北宋时期的汝窑是我国官窑制度的开始,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元朝景德镇设置的"浮梁瓷局",明清两代御窑厂,当是宋代官窑制度的延续。宋汝官窑不仅其制度被后世官窑继承,而且其产品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明宣德官窑的烧造活动中,出现了大量专门模仿汝窑瓷器的产品,且其仿烧之风到清代雍、乾官窑又更为盛行。
艺术瓷厂彩色玲珑瓷试验成功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作者: 本刊通讯员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产品更新换代   斗笠碗   中获   艺术瓷   小批量生产   玲珑瓷   薄胎瓷   田慧   日用瓷   陶瓷美术家  
描述: 先后试制成功了一些产品,有彩色玲珑薄胎碗、皮灯、罗汗汤碗等,其中14公分彩色玲珑莲子碗,33公分彩色玲珑斗笠碗被选为市陶瓷馆珍藏,并在82年第一届“百花奖”评比中获一等奖。彩色玲珑是传统青花玲珑瓷的新发展,产品色
饰美传世:康熙官窑仿明初瓷
作者: 路杰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笠碗   朱琰   昌南镇   珐琅彩   陶瓷装饰艺术   窑户   制瓷业   康熙时期   秘玩   康熙皇帝  
描述: 康熙时期社会安定,由于废除了“匠户”制度,从而使得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清代朱琰《陶说》中记载清初的景德镇“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众多的窑户不仅在陶瓷装饰艺术上求得创新,并创烧了宫廷秘玩“珐琅彩”品种,更是在追摹前朝的陶瓷名品的仿制上惟妙惟肖。有些仿古佳作不仅形制、尺寸、画意完全与原作吻合,就是在细部的处理及观察上也力求还原前朝陶瓷的风貌。
浅析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工艺特点
作者: 刘丹华   向超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覆烧   鲜明时代特征   隐青   斗笠碗   制瓷工艺   瓷胎   景德镇青白瓷   胎质   影青   江西景德镇  
描述: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所创烧的一种瓷器,是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之一,也是景德镇灿烂制瓷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朵奇葩。其胎质坚致、釉面明彻丽洁、釉色青白淡雅,整体温润如玉,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瓷种。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故古人称其为青白瓷,同时由于其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特征,也常被风韵文雅之士称之为"影青"、"隐青"、"映青"、或"罩青"。青白瓷由于具有"素肌玉骨之象",深受当时民众与达官
论北宋斗笠碗的造型美
作者: 王帆   来源: 通俗歌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笠碗   青白瓷   造型美   北宋  
描述: 北宋中期至南宋,景德镇窑场烧造的青白瓷无论在釉色方面还是造型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装饰手法上也丰富了不少。在工艺技术、审美水平显著提高的背景下,北宋后期景德镇窑烧造出了斗笠碗,它挺拔的外形,简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