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文化传达】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为了明日的市场
-
作者:
李倩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文化传达
标识设计
90后
年轻人
豆瓣
-
描述:
最近一打开豆瓣网,总能看到小站“spark的世界”出现在首页,也许是巧合,绿色为主要基调的小站标识设计与豆瓣网的色调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并不让人感到突兀。而小站的主题是鼓励网友上传自己的“私密空间”,可能是寝室的某个角落,也可以是喜爱的一幅油画,等等,总之既满足了80、90后们对于“文艺调调”的追求,又将spark独特的微车文化传达了出来。正是这种结合,让中国年轻人与雪佛兰的文化产生了共鸣。
-
中产阶级家用车
-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文化传达
标识设计
90后
年轻人
豆瓣
-
描述:
这款车从外表上看很平庸,但是迎合了中产阶级的需求,从整个设计来看应该很受欢迎。它应该会打动这帮人的心…… 文/孙铭训 艺术家 他1964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是策展人和当代文化战略研究者,1991年旅美,2000年回国。1997年就读于加州艺术学院( CaIArts) MFA。曾策划[纽约苏荷双年展],[lmpossible Art project观念文件,不能实行的艺术计划]等国际大展。目前主要生活在北京。 新力狮旅行版这种车型在欧洲很常见,但国内路上见到的比较少,第一眼这款车特别低、特别长,有运动和时尚的感觉,目测空间比较大,应该能放很多东西。 它应该非常适合中产阶级的追求,他们有思想、有文化,又有些个性(但个性不是很强),我想这款车会受到他们欢迎,因为整体造型设计都是为了迎合满足这样一个族群的需求来设计的。 造型可以再提升 仔细看过之后,发现这是一款还可以设计得更好的车型,不过必须承认设计者有很多设计思路在里面。 我比较认同侧窗及以上的部分的设计,镀铬包边的车窗比较时尚、个性、有些想法。前大窗玻璃的造型也能给驾驶者提供了一种广阔的视野,与整体造型结合地都不错,两个雾灯的设计也让人很舒服。 但我是一个非常苛刻的人,对一切事物都要求完美,尤其是造型方面。这款在造型上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当然需要承认的是能让我认同的完美汽车设计太少了,换句话说,如果达到我的完美标准后,这款车的价格或许就不是2848万元了。 几个建议。首先是前大灯,尤其是“眼角”,总感觉收得有些急,势没有用足,可以更夸张地延续向上的角度,再大些,或是更简单地将眼角提前收起,尽管这样的设计能看出设计者的思考,但明显有些不够。 后视镜的造型也值得商榷,背部的线条有些缺乏道理,但或许一般消费者会认为线条会显得潇洒,更酷。 如同怀抱丰腴美人 如果从乘坐舒适性来看,这款新力狮旅行版坐上去很舒服,驾驶室的仪表盘设计符合我的审美,简洁,有设计感。至于纯皮内饰,质感还没能让我有忍不住摸一把的冲动。 驾驶感觉不错,就像怀里搂着一个丰腴的美女一样舒服。开始时提速有些慢,但油门踩到底后,运动感开始变得明显了,如果单说驾驶感,我有些忍不住告诉自己爱上它了。 但说到底我不会购买这款车,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的外观设计,对于艺术家来说,有些普通和低调。我是那种对外观要求大过功能需求的。 话说回来,对于中产阶级的家用,它还是很合适的选择。 当新力狮旅行版停在草场地艺术区的一个艺术气息十足的院落时,里非彐又开始批评背面墙上那幅油画,他告诉《汽车消费报告》那画“太过于强调”了。 里非彐是个简单之人,也喜欢设计简洁没有冗笔的东西。对于新力狮旅行版也一样,他既能站在车款的定位人群设身处地替设计师着想,也毫不避讳自己对某些设计的不认同,对于这个不能容忍自己与他人相同的艺术家,什么样的车子能打动他? ACR:还记得你的第—辆车吧? 里非彐:那是1995年,我在美国,是我太太姐姐男朋友的奶奶的款车,但具体忘记是款什么品牌的车了,也忘记它到底长什么样子了,只记得那款车非常酷也很老,应该是1930年代或者1950年代的—款车。 开起来感觉是不是很不—样? 说实话,在美国我学过好多次车,但总是忘记路考,最后他们直接让我路试,通过之后我就驾着这款老爷车在洛杉矶一个学校的操场上练了个小时,然后就直接上高速了。 那款车跟你理想中的车子差多少? 其实我喜欢样子酷、大气有型,并且有很好隐蔽性的车,越简单越好,最好是辆大卡车改装成的房车了,对于它的功能要求我很矛盾——既想要简单到极点,又要具备所有的功能。最好可以像组合样,模块化,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组装,这样就能经常改变风格。 比如说,我今晚上在床上睡,明晚上我想睡吊床。如果所有的模块都能像插入就行,而车就保留最基本的驾驶功能就OK了。 还真是个不错的思路。能谈谈设计界刮起的中国风么? 其实文化就只有种,无所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如果单从表现形式上来讲或许如此,但设计的时候,很难说这是西方文化的体现,那是中国文化的代表,那样就太表面化了。所谓中国文化我认为不是一两种中国符号能代表的,也不是中国红或旗袍就是中国文化。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是,甚至还能往前追踪。 中国文化不应该作为元素出现,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基准。它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西方文化的精髓,另一条就是表现出传统,它应该是一种兼容性的,慢慢将西方文明完全消化吸收再表现出来,表面看不出西方的东两,但又有精髓在,这个时间很快会到来,或许30年的时间之内我们就能看到。
-
中国千古柴窑神秘现身日本
-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营者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
文化传达
标识设计
90后
年轻人
豆瓣
-
描述:
"盛世藏古董,乱世藏黄金."近年来,随着民众对收藏的兴趣高涨,各大电视台关于藏宝、鉴宝的栏目也日渐增多,其中,官哥定汝钧等几大名窑传世精品以及瓷中新秀元青花,以其工艺价值、文化底蕴、时代特征、传世精品有限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
路易斯·布尔茹瓦的艺术世界
-
作者:
李捷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文化传达
艺术世界
艺术运动
-
描述:
"你运用了我们从来不敢用运用的方式.你的雕塑公然反抗了传统的风格和各种艺术运动,以此回到了艺术的本源--即公众信念和情感的文化传达."(1980年)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