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政】搜索到相关结果 3211 条
-
探讨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合理性
-
作者:
董伟敬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合理性
给排水
市政
-
描述:
在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具体建设中,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因为市政给排水是一项十分庞大且复杂的工程,任何细节的失误或是考虑不当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笔者对如何提高市政给排水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的分析与应用
-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造景
拙政园
造景手法
-
描述:
江南园林建筑“玲珑、活泼、通透、淡雅”,它们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产品,其中蕴含着诗情画意。该文通过对拙政园留园等江南园林案例的分析,阐明江南园林建筑蕴含着“虚实相生”、“离方遁圆”、“气脉贯通”美学意蕴以及一系列的造景手法,并在现代景观的运用中吸取精华。
-
市政路桥危害的成因及加固维护措施
-
作者:
于盼盼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加固
市政
路桥
危害
成因
-
描述:
影响桥梁加固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桥梁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便更好的完善路桥加固设计,保证路桥的使用寿命,从而提升城市交通建设在整个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
市政给排水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
作者:
连柏霖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政
对策
问题
给排水工程
管理
-
描述:
市政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中最为基本的设施,既要保证施工过程的合理性、节能性,又要保证能够很好地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服务,这就要求要对市政给排水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提高设计施工人员素质,严格按照国家规定
-
城市雕塑——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学综合楼
-
作者:
马慧超
来源:
城市建筑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上海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
学院
商业中心
教学综合楼
城市雕塑
南京
-
描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学综合楼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中心,这里原来是城市偏远区域,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已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这也是我们从2000年设
-
丹麦维堡市政厅
-
作者:
赵丹
来源:
城市建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政厅
丹麦
城市社区
会议室
市政广场
通透性
建筑
绿色屋顶
-
描述:
维堡市政厅以其与众不同的形态成为随着市政合并而新建的大型城市社区的标志。建筑位于维堡市郊区一片原为军事用地的区域.犹如白色雕塑般漂浮在黑色的基座之上,面向市政广场和新的绿地公园。建筑以其通透性
-
《马》
-
作者:
凌夫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巴黎
收入
留学
编辑出版
美术学校
四川
法国政府
辞典
中国油画
-
描述:
常玉(1900~1966),四川顺庆人。1919年赴日本留学,后转法国,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油画。1930年法国政府编辑出版的法国现代画家的辞典中,就收入常玉的名字。
-
嘉兴一中“五彩螺”文学总社简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新圃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校
政治局常委
嘉兴
校园文学
文化氛围
文化人格
章克标
范蠡
文化意蕴
郁达夫
-
描述:
拥有两院院士校友12位,政治局常委、委员,部长、省长校友多名,培养过著名作家茅盾、郁达夫、章克标、金庸的历史名校嘉兴一中校园内,有一个散发着浓郁文化意蕴的范蠡湖,传说春秋末期,越王灭吴后,范蠡携西施
-
“一事一议”聚民力 乡村旧貌换新颜
-
作者:
冯晓东
贾海德
来源:
预算管理与会计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奖补资金
元修
交通条件
财政局长
财政奖补
山东省招远市
玲珑镇
招远
村级公益事业
公共活动场所
-
描述:
"。201 1年,得益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河道修起来了,村组与外界唯一的一条小路得以拓宽、硬化,为村民们致富铺平了道路。村支部书记秦洪期激动地说:"政府‘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政策真是太好了,让咱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受益了。"睦邻庄村的事例也只是去年招远市"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
“无名异”在陶瓷领域的应用
-
作者:
苏沛权
来源: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奖补资金
元修
交通条件
财政局长
财政奖补
山东省招远市
玲珑镇
招远
村级公益事业
公共活动场所
-
描述:
无名异属软锰矿类物质,中国自古有之,宋代典籍多有记载,当时主要是通过海上贸易入贡的珍贵药物,其后逐渐普遍,并广泛用于铜器仿古及青花瓷描绘.贸易进贡促进了青花瓷的盛行,使之成为元明清三代最主要的外销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