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李秀勤《如来者之路》触摸未知的自己
作者: 曲辉   来源: 三月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秀勤   黑龙江   触摸   失明   雕塑创作  
描述: 1982年7月,刚刚毕业留校任教的李秀勤北上到黑龙江鹤岗进行雕塑创作,因气候差异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热,眼睛一度接近失明。这段不寻常的经历成了她创作的起点。1992年10月,为了学习盲文,她接触了浙江盲人学校的师生,在他们的帮助下,1993年初,她使用大理石、铁、铜、石膏等材料,以盲文的"触点"作为造型元素,进行解构、放大、重新构成,创作了十五件"触
警笛情缘
作者: 铁甲铜牛   来源: 民间传奇故事(A卷)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宝贝儿子   以言   水果摊   半仙   体检报告   浩泽   刹车油   肺癌晚期   摸骨   出事地点  
描述: 一那天傍晚,消防员洋浩泽气喘吁吁赶到出事地点后,却哭笑不得——一个女孩把自己倒着卡进了一个雕塑里。那是一个新落成不久的钢雕,类似斜指向天空的海螺。洋浩泽救出女孩送上救护车,但那双白嫩的细腿却在他眼前不曾
当代手工玻璃艺术展:赫马克
作者: 赫马克   陌寒   来源: 当代手工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手工艺术   神话故事   家庭幸福   江海   木雕艺术   象征意义   难以捉摸   灵感来源  
描述: 作为振兴工业玻璃技术的实践者,我以压制玻璃为主要切入点,以艺术用途为目的总结提取雕塑的原理法则。我重新定义并抽离出了压制玻璃最初的商业性质,将其作品的表达语境转化为更具有艺术性,并使其更贴近使用功能。我的创作类似于把逼真的草图转化为抽象的古典艺术理论模型,而不是抽象的传统原理。我不仅推崇抽象工业原理法则,以压制玻璃为切入点,也推崇创作雕塑使用的电
韩熙玻璃作品赏析
作者: 韩熙   来源: 当代手工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手工艺术   神话故事   家庭幸福   江海   木雕艺术   象征意义   难以捉摸   灵感来源  
描述: 作品将建筑形态在玻璃造型语言中加以巧妙应用,重新组构成光影的结构世界。它既有建筑与雕塑般的伟岸,又具有强烈的精神象征的意味,它用通性的社会语言诉说着作者的情感,从而将形而上的艺术语境转化成具备可读性的故事情节展现开来,这种线性的静穆感让静态的作品具备"流动的"价值,这种"流动"是视觉上的,更是思维上的。
触摸生命肌理,雕塑心灵之眼:李秀勤与佟玉洁的对话
作者: 李秀勤   佟玉洁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秀勤   生命   触摸   人本主义   肌理   心灵   雕塑   对话  
描述: 跨越20年的两场展览,却使用了《触觉·凹凸》同样一个名称,无疑隐含了一种时间性,同时,也是艺术家工作持续性的显现。李秀勤的雕塑是在"寻找(盲童)命运",以提问与建构的样式,建立自我与"当代"的关联,孕育并释放其作品力量的则是一些勘探本质,秉承的却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底色。她的创作或可称得上是对"当代"的一种异质介入。她的艺术之路,也给"当代"本身的多元化存留了一个特殊样本。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