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平民化与戏谑性——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物雕塑创作特色
作者: 徐飞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普   戏谑性   艳俗   平民化   中国人物雕塑  
描述: 中国现代雕塑发展史上,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时段。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的人物雕塑作品入手,对该时段雕塑创作中出现的平民化与戏谑性两大思潮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出当下具象人物雕塑创作背后深刻的社会观念。笔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人物雕塑在题材上是平民化的,而在雕塑语言上也出现了通俗化倾向。在观念表达上,雕塑家在表达自己观念的时候却采取了一种戏谑性的方式,而波普和艳俗也成为90年代人物雕塑中最常见的两大艺术手法。
我的雕塑观
作者: 雷子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戏谑性   雕塑观   大理石   思考   艺术形式   作品创作   哲学   古典   作品欣赏  
描述: 记得于艾军2003年的诗歌笔记中的其中两句:"我渴望拥有古典大理石雕像的沉重我总是因为轻盈而不能飞得更高". 我喜欢相对沉重、内敛、富含哲学性和思考特性的艺术形式,尽管从表面看来我的作品或许有给人戏谑性和戏剧感悟的效果.
平民化与戏谑性:20世纪90年代代油画创作特色解析
作者: 马向辉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谑性   平民化   当代油画  
描述: 中国油画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让它成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当代油画,这种"当代性"体现于两个基本方面:大众化与观念性。油画家怀着种种特定的观念,把眼光从以往的"英雄形象"与"典型人物"与转向了平民大众,而这种观念往往又是通过一种戏谑的方式流露出来,是通过对平民大众的"近距离"生活状态的揶揄来,表达油画家自己对社会变迁的失落与无奈。也就是说,90年代油画在题材和形式上是"平民化"的,而在情感和内容表达上是"戏谑性"的。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