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物”与“我”的剧场
作者: 王琦   来源: 缤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媒介   圆雕   影像   跨界   创作状态   现实情境   艺术家   作品   场景  
描述: 艺术家王卓,1981年生于内蒙古,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现居北京。其作品形式从架上跨界至浮雕、圆雕、影像等领域,风格稚巧自然,恬淡质朴,游走于幻象与现实情境之间的超然,贯穿在各类题材和媒介之中,以清灵寂寥的气质,在自己独构的"剧场"上演的一幕幕场景与剧情。
声音
作者: 端端   思源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鹦鹉   选择   情境   配方法   庭院设计   声音   营业场所   院子   鸟语   雕塑  
描述: 也飞不出院子。但由于这座院子在晚间是用于售卖酒水饮料的营业场所.所以.庭院中这只鸟便成为整个庭院设计的一部分.它用当地话语向顾客问好.让人在枝影疏斜的情境中对饮.别具一番
专栏
作者: 暂无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鹦鹉   选择   情境   配方法   庭院设计   声音   营业场所   院子   鸟语   雕塑  
描述: 雪浪斋里的瀑声 文孟晖 古代的优秀文人似乎个个具有设计师的天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庐山修建的草堂,就成了9世纪文人雅居的经典案例,被现代人反复加以引述。庐山草堂在方案上的一个亮点就是,利用堂西附近便是山崖的特点,在崖顶上架设了条半剖竹管连成的“自来水渠”,竹渠一端直接承接在崖岩间的山泉下,另一端斜伸在堂檐前,于是,终日都有一脉泉水沿渠道淌流而来,形成细瀑缕,从半空泄下,落到草堂的台阶畔。窗前阶侧,始终有落水滴滴沥沥,想必让住宅的环境形成清润怡人的氛围吧。 到了宋代,苏轼将类似的设计思路加以进一步的发挥,把竹管连成的密封式引水系统直接延入室内,由此建成了著名的“雪浪斋”。实际上,东坡居士对于雪浪斋的整体构思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室内景观设计的绝佳范例。构思的兴起源于他偶然发现大块黑石,石上现有白色的脉纹.这些天生的石纹路弯转的态势道劲优美,与前代画水名家孙位、孙知微笔下绘出的奔泉流水宛然相像。苏轼非常喜欢这块带有天生画图的大石,因为石面上的白纹凝固不动,仿佛水浪冻结成雪,因此,他为这块奇石命名日“雪浪石”。 围绕着雪浪石,大诗人可是好好进行了一番设计。他命工匠用一大块细洁的曲阳白石雕成莲花造型的大盆,将雪浪石置于盆中。再通过以竹简相连架成人工水渠的方式,把高处的山泉一路引到书斋的侧墙前,再穿墙一直延伸到室内,形成半空飞射的细瀑一道。树立着雪浪石的大白盆就置于瀑流之下,于是,山泉哗哗直落到石体上,形成四溅的水花。水光闪烁不定,让宛转的白色石脉“雪浪“似乎也跃跃欲奔.愈发显得真幻奠辨。这一处书斋被苏轼取名为“雪浪斋”,说起来,斋内脉冷泉落入山石盆景的场面,正是现代无数类似室内景观设计的千年前的鼻祖吧。 可惜的是,雪浪斋的情况只见于苏轼自己为之撰写的文学作品当中,没有任何具体的图像资料保存下来。不过,有一幅珍贵的宋代绘画《浣月图》幸运地留存至今,图中展示了园林中的一处小型泄瀑,倒是能够帮助我们约略想象昔日雪浪斋的室内幽趣。《浣月图》中,但见一块造型峥嵘的硕大奇石树立在古松碧桐之下,石凹中盘踞着一条降龙,这条降龙四爪分张,牢牢攫住石体,真仿佛驾云直下九天一般,极富动态感。巧妙的是,它唯有尾部隐藏在石体之后,显然,从园外引来山泉水的竹连筒的末端就与这龙尾相接。于是,循竹连筒路淌来的泉水便从龙尾涌入龙体,最后从龙口泄出.形成短短道抛瀑。 口斗形大方缸安置在龙口之下,承接住瀑流。由于竹连简引水的能力有限,所以宋代园林中的人工瀑布大体上都应如《浣月图》所表现的样子,规模小巧,瀑流不长。同样,雪浪斋内的泄瀑也不会是巨瀑宽流,而应如画中这般,细流一线,终日轻淌。《浣月图》的珍贵之处,是让我们见识到宋代小型园林瀑布的高度艺术化风格。作为喷水口的降龙,完全是一件立体的雕塑品,若非铜铸,便是石材雕成。硕大奇石上则开有竖向的凹槽,让这圆雕的龙体嵌在其中,石形与龙的动势互相呼应,宛如一幅立体化的墨龙图,既有气势,又富奇趣。面对这幅古画,回味着苏轼关于雪浪斋的描述,我们不仅感慨时光携走了多少昔日的智慧,以致后人无从得知前代生活曾经的风貌。 在室内添设飞泉山石的景观,不仅可以营造意境,更有着以流水来降温生凉的目的。因此,到了清代的设计达人李渔那里,又诞生了一个类似“雪浪斋”之变体的凉室方案:把纳凉的轩室依着园林假山的一面山壁构建;于假山中做一个小石洞,其洞口通向凉室,同时,凉室中也富有艺术性地布置几块山石,显得室内空间乃是山洞的延伸。然后,在山洞的洞顶设法做成细泉缕,终日涓涓淌落,这样,人在凉室之内,不仅能够感受山洞透出的寒气,还有无心的水声始终隐隐轻响,传出洞口。这一设计的妙处是将细泉安置在凉室的隔壁山洞,如此,凉室内不至于湿气过重,同时,室中人不见水流却闻其声鸣,仿佛处身于远离喧嚣的深山幽涧之畔,灵魂也体会到水与石所蕴涵的、大自然本性中的那一种永远的寂凉。 除了构架人工瀑布,传统室内设计还应用着一条久有历史的妙策将天然水井涵括在消夏的凉室之内,利用井内升起的寒凉水气来消除暑热。据司马相如《上林赋》的描述,早在汉武帝时,上林苑中就是“醴泉涌乎清室”,专供避暑的凉殿之内,有清泉从地面汨汩涌出。到了唐代,有一位权贵太监霍仙鸣在洛阳龙门修建了一座别墅.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间纳凉避暑的专室,地面上居然分布着七口井。也就是说,在规划这座别墅的时候,特意将纳凉建筑选址在星列有七口天然井的地方。七井的井口上都覆盖着特制的木井盖,这些木井盖不仅牢固坚实,而且雕工精美,满布绮丽的镂空花纹,人们可以在其上自由的走动,不会有落井的危险。据记载,当盛暑之时,七口深井内的阴凉水气冉冉从井盖的镂花间溢升,满室生凉,根本就是七台不插电的冷气机呀。人们到室中消磨时光的时候.会直接把坐具摆放在井盖之上,等于是坐在井口的上方,如此宴饮.娱乐、聊天,浑身凉快得足以忘记室外仍是烈日当空。实际上,对于古人来说,水井还是最方便也非常有效的一种冷镇设施,把水果、熟食装在提篮里,或者将米酒、饮料灌在提瓶里,吊系在长绳上,垂到井中,浸入水下,是传统夏日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法。在霍仙呜别墅,这些吊挂美味的长索可以栓系在雕花井盖的纹梁上,随时翻开井盖,由井水沁凉的瓜果饮料便唾手可得,根本是神仙享受嘛! 霍仙鸣的别墅早已消失在时光的烟雨之中;不过,在今日的苏州,著名明清园林“艺圃”内的“东莱草堂”便是堂中开有一口水井,井水甘甜如昔,显证着过去岁月里以室内之井作为“空调设备”及“冷镇设施”的悠长传统。 另外,据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时,扬州黄园中建有镜锦阁,架设在穿园而过的人工河上。这是一座三间两层的楼阁建筑,两侧的暗间里设有楼梯以通上下,当中的明间却是将河流直接引入室内,也就是说,河道直接穿通明间的地面,纵贯整个房间。人站在室内的河栏边,便可观赏河水溶溶,漂浮着落花坠叶,流逝而过。 显然,关于如何把水这一灵动的因素引入室内空间,中国古人有着多种构思巧妙的实践。只可惜,经他们创造出的种种精美的居室场景,都已经遭时光摧灭殆尽,幸好有文献记载,尚能让我们为之勾索残存的消息。
展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缤纷家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鹦鹉   选择   情境   配方法   庭院设计   声音   营业场所   院子   鸟语   雕塑  
描述: 张琪凯“我爱你一2010新作展” 展览时间2010年5月15日-6月23日 展览地点:对画空间画廊(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二十二院街艺术区6-97) 郑路:物距 展览时间:2010年4月17日-2010年6月21日 展览地点.F2画廊(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319号) 郑路出生在个具有极其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家庭,自儿时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文学与书法的熏染。 此次展览中的作品与其去年“读空”展览中的镂空文字不锈钢作品迥然不同。之前的这一系列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从中国传统文学、书法和道家思想中汲取了灵感与养分,而新作品则更加流露出艺术家与中、西方当代美学之间的关系。展览中的四件大型雕塑装置作品一一《物距》,《冠冕堂皇》,《撞击一号》和《撞击二号》这些看似随意的主题选择中却有着共同的观念主线在贯穿于其中:其作品不约而同地反映了艺术家一直以来对社会现实与变更之间的深度思考.而作品中所暗藏的隐喻也值得观者对作品进行更深一步的揣摩。 梦蝶一李爽个展 展览时间:2010年3月27日-5月11日 展览地点对画空间(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二十二艺术院街6-97) 著名旅法艺术家李爽2006年以来在北京的第次个展。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李爽最近两年来的创作。参展作品除延续她一贯的风格之外,画面中更是增加了全新的形象一蝴蝶,这是艺术家本人在研读《庄子》并尝试体会“梦为蝴蝶”后得到的灵感。佛陀头像和属于庄周的蝴蝶在画面里的有机结合,展示着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日臻纯净美好。 玻璃工厂一一新金融时代的中国艺术 展览时间:2010年4月15日-5月16日 展览地点伊比利亚当代巨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玻璃工厂”某种意义上说是个生发自艺术家内心自觉性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的主题源自诗人欧阳江河的一首诗歌名。玻璃工厂既造就了消费文明的神话囚禁(橱窗、大楼的玻璃外墙),更造就了消费文明的新观看方式(照相机、摄像机,电视)。玻璃既在中世纪参与了教堂的神话特征,也在消费时代参与了橱窗这一世俗神话。正是新的城市文明中的玻璃构建了消费心理,消费品“看得见,摸不着”的视觉文化直接作用于金融时代的一切细节之中。这种虚伪的透明性渗透在社会机制甚至社会群体心理的内部。 触角一—刘唯艰个展 展览时间:2010年3月21日—5月9B 展览地点:香格纳画廊H空间(上海市奠干山路50号18号楼) “对作品而言,‘我’是非常不重要的。对于我所关注的东西我开始给它们去掉自己所感受到的所有味道。最终只想把它们制成‘标本’一样进行收藏。” 一一刘唯艰 刘唯艰的作品拥有让人难忘的规模和一致性,他的作品关平环境、建筑与人的一些深层关系。 吴印咸:“北京饭店-1975” 展览时间:2010年3月17日-6月17日 展览地点康泰空间(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红一号艺术区B2) 《北京饭店》是老一代摄影大师吴印咸拍摄于1975年的组现实主义彩色摄影作品,一组拍摄于“文革”后期的作品。作品通过拍摄这个权力建筑内景来展现国家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在中国摄影史和政治图像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作为艺术媒介的摄影也没有类似的详尽记载和描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建筑内景的作品。此次展出是这组作品的首次面世。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