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杯中岁月
作者: 暂无 来源: 健康天地·茶健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脑室引流   重度脑出血   微创血肿抽吸  
描述: 文/楼耀福 一个爱喝茶的夫子觉得这三十年里杯茶间的变化也真不小。 1978年我在车间里劳动,高温季节尽管有酸梅汤、盐开水,但最解渴的仍是茶。茶具是一只酱菜瓶。买酱菜时我特地问:“开水泡下去瓶会不会爆?”营业员说不会爆,我才买下。我用瓶子做茶杯,盖上瓶盖,在尘埃飞扬的车间里带来带去方便。杯中茶叶多半是炒青,几角钱、一二元就可买一斤的那种。那年我弟弟在浙江丽水。丽水多好茶,景宁“惠明茶”、遂昌“龙谷丽人”、云和“仙宫雪毫”等,我不敢奢望。弟弟回沪探亲,我只望他带的炒青是嫩叶制作的。炒青嫩叶在透明的瓶里摇曳沉浮,惹来车间里好几个年轻人的妒羡。只要我把瓶子往工具箱上一放,张三李四那一双双污黑的手就会伸过来,你一口我一口的,彼此从不嫌脏。弟弟捎来的茶断档了,我也自己买,买过茶叶末子,买时会问:“这末子是龙井的还是碧螺春的?”没钱,却仍不忘滋味,这就是当年的我。 那些年里,用酱菜瓶泡茶大有人在。几年后我坐办公室了,办公桌上代之以景德镇青花瓷杯,不过是处理品,有瑕疵,但价格便宜。那时我业余编《嘉定文艺》,围着我转的文学青年一大堆,其中一位喊“楼老师”喊得很响的,在老街开了一间瓷器店,每有小毛病的次瓷到货.总叫我去挑些碗盆杯盏,这青花杯也来自那里。杯中茶叶的档次也有所提高,旗枪、珠茶等,偶有黄山毛峰、龙井,都是绿茶。 对茶和器具的讲究是近些年的事。与全国文学界的朋友交往多了,对茶的认知也多了。敬亭山笔会殷慧芬见识了“敬亭绿雪”,当地茶场连续多年寄新茶来;作家出版社开笔会,安排在福建,我们又对“正山小种”、武夷岩茶有所了解,珍藏多年的名丛、肉桂,现在打开依旧香气袭人;各地有友人来,知我们爱喝茶,都以好茶相赠,太平猴魁、凤凰单枞、安化茯砖……让我们感受其清醇的同时,更体会着友情的暖意。好茶喝多了,人也变得挑剔。今秋在汕头通往厦门的高速公路旁,某茶店的服务员拿出每斤百元的铁观音招待,我喝了一口就叫她拿回去:“把A5000拿出来。”她吃惊地看着我,赶紧请示领导,想不到匆匆过客中也有开口就要品尝每斤五千元的极品茶。 对茶具也很苛求,次品是绝对不要的,精品还要追求是不是手工的、谁做的。家中虽已拥有程十发、张森题写的紫砂壶,黄阿忠、石禅绘的申窑瓷杯,但一到龙泉、景德镇,还是经不住诱惑,一头扎进名师工作室。 杯中见岁月,茶中有变迁。三十年前能喝一壶好茶已很不易,如今已讲究到茶、水、器具、环境、情趣。家中绿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红茶,一应俱全,品种可比茶馆。窗外绿树扶疏,屋里茶香飘袅,听江南丝竹吴语弹唱,品普洱龙井武夷水仙,三五好友相聚,日子悠雅自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