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彩】搜索到相关结果 79 条
-
南园谍影 全套原稿
-
作者:
李希广
来源:
黑龙江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作品集
中国
现代
彩墨画
油画
-
描述:
李希广 (1943.11—) 山东掖县人。 擅长油画。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李希广[1]1965年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学习。 曾任黑龙江展览馆美术创作员,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作品有 《草原情》、《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而奋斗》,连环画《海盗歼灭记》等。??
-
古彩艺术
-
作者:
胡美生
来源:
装饰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个方面
主要特点
时称
色料
装饰美
康熙
明代
艺术处理
青花
古彩
-
描述:
”为“粉彩”。明、清古彩的主要特点和区别有三个方面:一是色料,明代五彩的蓝色皆为釉下青花,烧后再在瓷面上加填它色。康熙时发明了釉上蓝色——古翠,可一次绘制烧成。但由于当时的古翠色料刚刚出现,有的还不成熟,因而康熙古彩上的古翠有的发乌发灰,甚至斑剥
-
吉州窑瓷枕及早期窑口
-
作者:
陈定荣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瓷枕
楷体
纹样
彩绘
绿釉
阳文
釉下彩
吉州窑
窑口
北宋
-
描述:
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令寝具,坚质清凉,沁肤爽神。有人还以为瓷枕“最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所以,无论“富贵贫贱”都有喜好,连“皇宫中多用之”,皇室备嫁也有用瓷枕的。它始创于隋,流行于唐宋元间。瓷枕的品种多样,形制纷繁,早在唐代就有出色的绞胎铭文花枕,豹头、白泽、伏熊等兽头枕。宋代瓷枕的形式就更多,有长条形、如意头形、鞍
-
谈谈青田叶腊石的利用
-
作者:
施俊清
金道传
来源:
今日科技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预测
仿瓷涂料
耐水性能
新变化
五彩缤纷
观念转变
隔热涂料
工艺加工
涂料生产
住房条件
-
描述:
地处浙江南部的青田县,有着丰富的叶腊石资源。自开采七百多年来,广大民间艺人,利用叶腊石矿中的"玉石"雕出形象逼真、五彩缤纷的美术工艺品,博得国内外的好评。解放后,经建工部、华东局和浙江省地质调查队的普查勘探,也因其储量大、质量好、品种齐全而盛名于国内外。叶腊石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具有四面体
-
浮雕型塑料贴面板的试制
-
作者:
藏树源
张芳丰
来源:
林产工业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墙装饰材料
使用性能
彩色木纤维浮雕墙衣
-
描述:
浮雕型塑料贴面板的试制
-
吉州窑的装饰艺术
-
作者:
王莉英
来源:
故宫博物院院刊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匠
彩绘
磁州窑
二方连续
釉下彩
吉州窑
化妆土
装饰手法
装饰题材
历史悠久
-
描述:
位于赣江之滨的江西吉安县永和镇的吉州窑,历史悠久,明抄本《东昌志》载:“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及宋寖盛,景德中为镇市,置监镇司,掌磁窑烟火事,辟坊巷六街三市……附而居者数千家”,描述了吉州窑五代至宋时窑业兴旺发展的景象。吉州窑窑户集中,范围广大,分
-
勤修苦读的苗文华
-
作者:
陈慧敏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工笔重彩
观众
演员
演出
感情色彩
艺术熏陶
豫剧
郑州市
河北省
-
描述:
“座无虚席”和“热烈的掌声”厚待了她的演出。“工笔重彩绘雪梅”,实非虚夸,苗文华就是靠了细腻传神的表演及饱含感情色彩的动人唱念来取胜的。苗文华虽然生在农村,但家乡人无论大人小孩都会哼上几句豫剧。农闲时,村里还搭台自己唱戏。家乡的习俗给了她非常好的艺术熏陶,使文华从小就深
-
漫话鸟语
-
作者:
黎明
来源:
内蒙古林业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鸦
鹦鹉
五彩缤纷
鸟鸣
宾夕法尼亚州
轻松愉快
鸟语
繁殖期
鸟类
布谷
-
描述:
人们常用“鸟语花香”,“松翠鸟鸣”来形容大自然的美丽。是啊!辽阔无边的大自然不仅是一幅五彩缤纷的绚丽画卷,也是一座欢歌笑语的百鸟乐园。听吧!那高吭悦耳的“喳、喳”声,是喜鹊在喧哗;那清孤凄历的“布谷
-
浅谈气球集材
-
作者:
蔡培印
来源:
云南林业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世纪
节日
六十年代
五彩缤纷
试验
集材工艺
瑞典林业
加拿大
气球集材
控制失灵
-
描述:
提起气球,人们都很熟悉,在盛大的节日里,五彩缤纷的气球腾空而起,随风飘荡,景观十分壮美,给节日增添了欢快的气氛。十七世纪以来,气球逐渐被有些国家在飞行、气象、军事、科研等方面应用。一九五零年瑞典林业
-
由诗学戏
-
作者:
龚维英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形式
戏剧家
戏剧性
五彩缤纷
汤显祖
-
描述:
戏剧家应当有广泛的爱好,扩大视野,这对创造艺术形象是有益的。在五彩缤纷的文艺园地中,诗与戏剧的关系格外密切。莎士比亚就写得一手好诗;关汉卿、王实甫的散曲,汤显祖、孔尚任和洪昇的诗词无不驰名诗坛。诗,特别是叙事诗,很多可以演绎成戏剧。所以,英国名作家司蒂文生说:“戏剧是行为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