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彩】搜索到相关结果 1370 条
-
浅谈茶文化与陶瓷茶具的联系
-
作者:
徐亮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茶叶
景德镇
密切相关
唐代
时代发展
饮茶风尚
茶文化
异彩纷呈
陶瓷茶具
茶汤
-
描述:
中国茶叶品类繁盛,且在品饮中,特别讲究色、香、味、形,因此需要一系列能充分发挥各类茶叶特质的器具,这就使得中国的茶具异彩纷呈。茶具的发展与陶瓷的发展密切相关,历史上最古老的茶具大多是陶土所制,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我国陶瓷茶具既强调了实用价值,又涵盖
-
谈西方传教士画家影响下的康熙珐琅彩瓷及意义
-
作者:
万镇华
程贵华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康熙珐琅彩瓷
西方传教士画家
意义
影响
-
描述:
康熙珐琅彩瓷是在受西方传教士画家的影响下创烧成功的,形成了与传统釉上彩瓷有显著区别的艺术新风,中西合璧是其最突出特色。康熙珐琅彩瓷在清代釉上彩瓷风格之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雍正、乾隆珐琅彩瓷,粉彩瓷以及广彩瓷风格都产生积极影响。
-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清末釉上彩瓷艺术成就
-
作者:
鄢诣帆
鄢雪梅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彩瓷
准确把握
社会变迁
釉上彩
中国封建社会
重新定位
艺术成就
陶瓷艺术
清末
发展地位
-
描述:
清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时代,也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转型期,受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的影响,出现了许多新的变革和创新,这其中,釉上彩瓷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斐然,是颇值得称道和研究的重要文化现象,对此深入探索,对于重新定位和准确把握清末在中国陶瓷史中的发展地位具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
陶瓷营销人才的美学素质培养初探
-
作者:
吴维惠
叶忠华
来源:
职教论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色彩
宗教
陶瓷艺术
民俗
营销
-
描述:
作为综合艺术的陶瓷美术作品,其题材和表现手法涉及绘画、书法、诗词、金石、装饰、戏剧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皆属美学范畴,要想使要陶瓷营销人员在营销工作中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相关职业教育就必须加强其美学素养,提高其审美水平。
-
璀璨的窑变:用颜色釉进行陶瓷装饰
-
作者:
姜胜杰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效果
装饰
颜色釉
-
描述:
在五彩缤纷的陶瓷装饰中,颜色釉装饰可谓是一朵奇葩。它以绚丽的色彩和无可替代的窑变效果,带给人们高雅而又清丽的审美享受。颜色釉装饰分为具象装饰和抽象装饰,各有特色。抽象颜色釉装饰比较洒脱,随意,灵动;而具象颜色釉装饰则更能体现艺术家对釉料的控制火候,更能考验艺术家的造型和用色功底。
-
浅述陶瓷古彩源泉及其运用
-
作者:
汪洋
汪志鹏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古彩
运用
-
描述:
古彩产生在清康熙朝,它是中华民族近代陶瓷装饰的典范,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淳朴的中国色彩。是一朵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奇葩。它显示了历代陶工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与文化特征。
-
论恽南田没骨花鸟画对粉彩花鸟瓷画的影响
-
作者:
童亚平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恽南田
没骨花鸟画
影响
粉彩花鸟瓷画
-
描述:
恽南田是清初没骨花鸟画流派开创者,恽氏没骨花鸟画对粉彩花鸟瓷画技法与风格影响极为明显。清宫院体花鸟画家受恽氏没骨花鸟画影响显著,将此技法向宫窑粉彩花鸟瓷艺术传播,然后盛行于民窑粉彩花鸟瓷艺术,至今未衰。
-
回眸江南民居: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
作者:
鲁阳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居住模式
布局
色彩
庭院
民居
建筑
内部格局
-
描述:
一缕清风,几片悠云,一湾碧水,几枝桃花,水乡处处饱含诗意。建筑的色彩、室内的格局、小庭院里的花木几株,江南民居无不处处体现出迷人的风景。本文意在通过简单描述江南民居的建筑、色彩、居住模式、内部格局以及庭院等等方面展示这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
浅谈包装设计中的色彩
-
作者:
赵娟
郑铭磊
来源:
包装世界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包装设计
色彩表达
-
描述:
色彩是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是包装上表现商品形象的最鲜明、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元素。在包装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来体现产品特性,是设计师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它的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包装设计的质量,也影响商品属性的表达。
-
论古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
作者:
吴国华
来源:
商业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彩艺术
发展
创新
-
描述:
古彩艺术发端于明代,它是一种具有强烈民间艺术特色的陶瓷釉上彩装饰技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古彩借鉴了唐三彩及宋代红绿彩的技法,吸收了版画和国画线描的特点,综合形成了专属于古彩的艺术特色。现代在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