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谈瓷器的商业修复及未来
作者: 刘洁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陶瓷史   白釉   制瓷技术   制瓷工艺   珍贵文化遗产   瓷胎   釉下彩   宋元时期   窑口   文物修复  
描述: 陶瓷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是今天的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珍贵文化遗产。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明了制陶术,商代开始生产出原始瓷器,东汉时已烧出较成熟的瓷器。经过南北朝、隋、唐,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宋元时期更是窑口林立,百花争艳,北方瓷和南方景德镇的瓷器各具千秋。明清时期制瓷工艺又有了改革创新,以景德镇为中心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新篇章。直至今天,瓷器依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
珊瑚红地粉彩牡丹纹瓶赏析
作者: 曲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牡丹纹瓶   陶瓷艺术   粉彩  
描述: 粉彩是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工艺影响,由景德镇御窑厂独创的一种釉上装饰彩瓷。其所用的颜色比五彩丰富,绘画风格也逐渐趋向工致、秀丽,颜色浓淡协调,具有纸面绘画般的艺术效果。这件标志粉彩瓷达到成熟地步的雍正珊瑚红
景德镇陶瓷历史名人辑录(四)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瓷   景德镇瓷   御窑厂   历史名人   《史稿》   一枝笔   粉彩   景德镇陶瓷   安徽   古彩  
描述: (续上期)清代王少维 字廷佐,安徽泾县人,活跃于同、光年间(1862-1908),曾供取于景德镇御窑厂,首创“浅绛”瓷。山水、人物擅胜,亦工肖像写真,镇上称其为“御厂一枝笔”而名著于世。 -《陶录》《史稿》
浮雕般的印象——从《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看德彪西钢琴音乐创作的一些特点
作者: 任怡   来源: 钢琴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琴音乐创作   弱音踏板   头发   印象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延音踏板   亚麻   色彩性和声   功能性   德彪西  
描述: 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瓦格纳的影响无处不在,沉重的压力激发了年轻一代音乐家对瓦格纳,乃至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反叛,反对极端主观性和无限的夸大,反对感情的极度外溢和自欺欺人的思想。
祁恩进现代工笔重彩山水 画册
作者: 祁恩进绘   来源: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山水画   工笔重彩   工笔重彩(学科:   学科:   技法(美术))   技法(美术)  
描述: 祁恩进现代工笔重彩山水 画册
景德镇陶瓷传统纹饰图解之《一路连科》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芦苇草   传统纹饰   状元   陶瓷绘画   科举制   殿试   乡试   吉语   粉彩   景德镇陶瓷  
描述: “一路连科”是封建社会科举时代对赶考学生的祝贺吉语,谓此行可以连中三元。既乡试的解元,会试的会元和殿试的状元。科,是指程度、等级。科举制取仕的规格和年份称为登科。陶瓷绘画中常以一白
新安画风对浅绛彩瓷画的影响
作者: 刘昌兵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安画风   浅绛彩瓷画   瓷画艺术   景德镇陶瓷  
描述: 新安画风对浅绛彩瓷画的影响
粉彩陶瓷教学初探
作者: 王安维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色调   彩陶   雕刻   玻璃   色釉   掺入   烧成   粉彩   装饰形式  
描述: 粉彩陶瓷教学初探
文学与陶瓷相配合的思想内容——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
作者: 余锋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山多娇》   艺术表现形式   陶瓷   粉彩瓷板画   文学   《沁园春·雪》   社会生活  
描述: 文学与陶瓷相配合的思想内容——在表现社会生活方面
吴冠中墨彩作品集
作者: 吴冠中绘   来源: 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彩墨画(地点:   年代:   中国   现代)   彩墨画  
描述: 无论渍画或水墨,技法中均包含制作与手感的问题。欧洲复兴时代的油画大都不见笔触,其表面的柔和细腻决不可能单靠画笔完成,往往用手指或别的工具辅助渲染,类似磨漆画。所以有的画家因手指长期涂摸颜料而中毒。浪漫派以后讲究笔触了,画面保留着笔触,也保留了作者创作时心脏跳跃的记录。*国的文人画重视笔墨,反对制作,甚至将“画”改称“写。其实,制作或挥写并不是对立的,都是为表现不同意境的手段。我们说匠气,主要指作品的品位低,而不因其采用了制作的手法。*国古代的绘画也往往落款××制,皇帝手笔亦称御制。因文人画表现力的局限,当代画家用水拓、揉纸、加盐等等手法扩展绘画的表现能量,均无可非议。作品效果才是惟一评价的标准。我说效果,是指其是否表达了真诚的感情。故弄花招哗众取宠决不是艺术,倒是艺术大敌。手感是直接的心电图,所以,在书法中可窥见作者的心态、品位。手感永远是艺术中的珍贵因素。但书法刻成了石碑,小手稿放大成巨幅壁画,都通过了制作,仍不失其品质。所以,如何看待技法,永远须着眼辩证观点。
< 1 2 3 ... 20 21 22 ... 45 46 4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