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彩陶纹】搜索到相关结果 23 条
-
岩画生殖图象的深层研究
-
作者:
户晓辉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殖崇拜
女性生殖器
彩陶纹饰
岩画
甲骨文
郭沫若
生殖器崇拜
造型艺术
原始符号
生殖功能
-
描述:
岩画生殖图象的深层研究户晓辉二、汉字中残存的生殖图象对文字图象的探寻必须从更早的史前雕塑作品说起。在史前艺术中,无论从数量和质量米说,人的形象都无法同动物的形象相比。单就人的形象来看,考古学家主要发现了两种类型,一种是神人同形或人兽同形的岩画形象,另...
-
试论粉彩走兽在陶瓷上的表现意境
-
作者:
程缘飞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
景德镇
花鸟画
色彩
彩陶纹饰
陶瓷文化
画面
题材
表现意境
粉彩
-
描述:
大千世界有飞禽走兽。早在新石器时代,走兽就是彩陶纹饰的内容之一,是较常见的表现题材。把走兽作为原始艺术创作素材和装饰内容,寄托了先民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反映了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与审美意识的密切关系。彩陶纹饰不仅开拓了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美术史,同样也是陶瓷走兽画的起源,其后人物
-
陶瓷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
-
作者:
刘奇伟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画
创造艺术
彩陶纹饰
自然形象
运用
陶瓷艺术
中国画
中国绘画
线条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一、线条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线"是不存在的。"线条,对中国绘画来说,是画家凭以抽取、概括自然形象、融入情思意境,从而创造艺术美的基本手段。"在早期的艺术活动中,人类都本能地以线作为绘画手段,线是最基本、最单纯、最简洁的造型手段。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是最富特色的,这些纹饰还都不是很完备,仅仅是以具有象征意味的简单的线条,作为自然物象的标记,但是已经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意味。陶瓷花鸟画中的线条形式与中国画花鸟中的线条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工笔花鸟线条。根据明代邹德中的《绘事指蒙》中记载,线条的描法分为高古游丝,行
-
从“人面鱼纹”看中国画的尚“意”性
-
作者:
陆军
李云霞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面鱼纹
中华民族文化
似与不似
意象造型
艺术风格
彩陶纹饰
中国民族文化
非现实
中国画
重要组成部分
-
描述: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重写意、重表现的特点与西方绘画重写实、重再现的艺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画是由独特的中国民族文化所孕育的,而且形成了自己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绘画理论和方法。她不追求事物
-
论原始彩陶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作者:
张星
邬娜
来源:
西部皮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设计
彩陶纹饰
应用
-
描述:
在中国原始社会,原始彩陶具有卓越的工艺价值,其中彩陶纹饰最有影响力的,而它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它不断的刷新着人民原始的审美观念,在现代标志以及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体现的尤为突出。我们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观察、去了解人类最初使用的图形样式,从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发掘彩陶纹饰,使它可以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
中国原始彩陶纹饰对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意义分析
-
作者:
陆永青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装饰设计
原始彩陶纹饰
审美变化
-
描述:
作用于原始彩陶上的彩陶纹饰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卓越创造性的工艺。本文主要从“中国原始彩陶纹饰的艺术内涵与审美造型”、“现代社会的审美变化”“原始彩陶纹饰与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借鉴”等三个方面就中国原始彩陶纹饰对现代陶瓷装饰设计的意义进行分析。
-
史前彩陶纹饰与器物功能的关系
-
作者:
司文叶
来源:
艺术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器物功能
关系探究
彩陶纹饰
-
描述:
彩陶的出现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陶坯上对陶器进行刻画、绘画。随后,将其放置于窑洞定型进而形成彩陶。早在8000年前我国就有彩陶,尽管其文化无法作为考古文化,但在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多数是以陶器为重要表征的。彩陶具有造型丰富、技术成熟、颜色鲜亮的特点,成为该时期的考古文化,是一种史前时代文化留存。对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史前彩陶纹饰与器物功能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
姬德顺与他的青铜浮雕壁画《黄河》和《乐》
-
作者:
杜大恺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装饰绘画
青铜浮雕
《黄河》
美术学院
彩陶纹样
《丰乳肥臀》
装饰艺术
浮雕壁画
书籍装帧
研究生
-
描述:
我与姬德顺曾是同窗,我的宿舍的对面是他的宿舍,他与高燕随邱陵先生学习书籍装帧,我与刘永明随祝大年先生学习装饰绘画。我们是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大家都已不太年青,他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也已是做了父亲的人。徐娘半老,再做学生,至少对于我是个意外。不仅如此,当彼此经过短暂的寒喧之后,似乎一夜间就谙熟起来时,我发现这意外属于每个人。那时候,我们同整个民族一样沉浸在拨乱反正之后的亢奋之中,仍有恰同学少年的气慨,指陈世势,在新时代的曙光中,白天、黑夜、调侃、戏谑、争辩、运思、喷云吐
-
抽象是过程:关于抽象及抽象雕塑的几许思考
-
作者:
王梦佳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劳动
视觉经验
彩陶纹饰
抽象
客观事物
自然事物
中国文字
雕塑
-
描述:
抽象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写一本书。 我想,自从人类开始智慧地认识到“客观事物、我们眼睛所看到及心灵所获得的量者之间并不相同”,抽象就产生了。不需提及彩陶纹饰,原始工具的产生便是“抽象”最朴素的反映。先民们从生产劳动的经验中提炼出了对于形和功能的理解及把握,通过对于自然现成品的模拟及主观强化实现了创造。中国文字的诞生和演变亦毋庸置疑地呈现了一个抽象过程:从对自然事物的描摹记录开始,通过对视觉经验和象征意义的总结,将个体观察泛化为群体认知,同时实现着美学价值。
-
2017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暨雕塑原创研讨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产劳动
视觉经验
彩陶纹饰
抽象
客观事物
自然事物
中国文字
雕塑
-
描述:
2017海峡两岸艺术交流展暨雕塑原创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