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米格尔的五彩网格装置
作者: 暂无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尔   色彩的对比   运行方式   米格尔   视觉冲击   城市建筑   建筑造型  
描述: 近来,法国艺术家米格尔·舍瓦利尔(Miguel Chevalier)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创造了一个生动的五彩网格装置。这些网格架构在屋顶之上,以丰富多彩的编织模式不断变换,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当代公共艺术及景观雕塑管窥
作者: 黄丹麾   代公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文化   当代雕塑   雕塑作品   传播模式   景观雕塑   媒介文化   现代绘画   文化传播方式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描述: 与传播方式的转捩必然对雕塑艺术产生震荡的影响。雕塑作为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以及文化传播模式密不可分。文化传播方式制约着雕塑的社会影响力,对雕塑作品、雕塑史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跨学科的、综合性的
雕塑家在公共艺术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 静香   孙婷   来源: 公共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像文化   当代雕塑   雕塑作品   传播模式   景观雕塑   媒介文化   现代绘画   文化传播方式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描述: 静香:您曾经写过《应该以公共艺术替换城市雕塑》的文章,可否就此谈谈公共艺术与城市雕塑的区别? 朱尚熹:先从城市雕塑谈起吧,“城市雕塑”的概念是我们中国人提出来的,是以刘开渠为首的雕塑前辈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在他们的倡议和推动之下,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领导小组,后来更名为全国城市雕塑指导委员会。
极简主义,从100到0.01又到∞
作者: 沙伟臣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合木板   极少主义艺术   观看方式   艺术运动   整体视觉   莱曼   极简主义   艺术语言   观念艺术   系列作品  
描述: 极简主义已经不是单指绘画的范畴了,是一个整体视觉的艺术运动,包括绘画、雕塑、空间。这里单列举绘画的范围作例子,能说明问题的画家范围也不大,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算是一个极简主义画家的典型,罗伯特·莱曼运用单色画参与了极简艺术和观念艺术等艺术运动,抽象的白上加白的绘画(Whiteon-white paintings)是他很有声誉的系列作品,细致入微的单色
静穆——赵杰的油画静物
作者: 贾利珠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信手涂鸦   油画艺术   写实绘画   赵杰   课外作业   卡拉瓦乔   近期作品   形式美感   中国油画  
描述: ,但从中能窥出他对油画语言有一种天性的敏感和对画面形式美感本能的灵动,至今我印象颇深。多年过去,我看到他寄来的近期作品照片颇感欣慰。一是欣慰他这些年在油画
沉寂的笔触纯粹而有力——梁智龙油画创作的别样气质
作者: 蔡劲松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观   形式语言   梁智   绘画语言   油画写生   中央美术学院   传统回归   价值取向   油画创作   令人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的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动向就是坚持向传统回归的同时,透过对文化创新的思考摸索,不断探究艺术本体之精神本源、美学根源、价值内涵以及形式语言等方面的经验与策略。这在近些年的艺术塑造
伸向废墟的天使翅膀——看段江华油画近作
作者: 水天中   徐虹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风   使人   江华   就这样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吾土   画中   绘画形式   绘画创作  
描述: 段江华是一个需要研究的画家,他的作品是一种需要思考的艺术。从作于1993年的《王与后》开始,他的作品在那些使人心旷神怡,或玩世不恭的绘画之林中,突出地呈现出文化的沉重。那是与"明快""潇洒""飘逸"迥然异趣的境界。在近年以建筑"遗存"为主题的作品中,画家仿佛坠入难以苏醒的沉重噩梦,但它确实是"文化性"的绘画创作,犹如文化积淀的断面,包含着无尽历史思绪。
吴弘作品
作者: 吴弘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作品赏析   超级写实主义   写实绘画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油画   新写实主义   艺术形式   超现实主义  
描述: 作者自述:每次外出写生,面对大自然的纯真、寂美、质朴,我都会被深深地打动,忍不住要把瞬间变换的无穷美景用斑斓、细腻的色彩描绘在画布上,来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艺术追寻。油画写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物我互相审视的过程。对其他艺术家来说,这种观点可能会被认同。我历来认为绘画艺术就是在严谨中产生的轻松和随意,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它固有的规律不会轻易地被打破。如果你打破了它,要么你就是大师,要么你就什么都不是。因此,我常常在柯罗和列维坦之间徘徊。
丁一林作品
作者: 丁一林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精神面貌   母题   山城重庆   美术作品展   杏花春雨江南   美学趣味   艺术语言   钢铁工业   色彩对比  
描述: 名家评述:画画似同小技,实则是一个人身心的整体,才华、精神、阅历、人格尽在其中了。丁一林过去选择以柯·巴巴为楷模,铺架自己的语言路子,那实在是他内心的精神与柯·巴巴的艺术法度特别“来电”所产生的一种表现趋向。当下经常在野外写生的丁一林则完全换了一种情绪,在色彩中借诗意栖居,焕然于笔触意味,寄托于色彩情思。丁一林在变,变得越发纯粹,这是肯定的。不论是过去在画室里搞创作,还是这些年在
翁凯旋作品
作者: 翁凯旋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精神面貌   母题   山城重庆   美术作品展   杏花春雨江南   美学趣味   艺术语言   钢铁工业   色彩对比  
描述: 名家评述:如果说在翁凯旋的早期创作中,“风景”更多的时候充满着隐喻与象征的话,那么在他近期的写生作品中,“风景”展现出的则是一种质朴而自然的美。无论是从风格还是从作品的语言表达上看,前后两批作品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个较大的转变,抑或说是一次断裂。然而从作品内在的文化诉求上看,它们也有着相对的一致性,即风景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一种情感通道,它承载并言说的始终是艺术家对自然、对文化、对生活等诸多问题的
< 1 2 3 ... 9 10 11 ... 99 100 10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