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艺术为生活添彩”——2017上海艺博会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艺术评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生活   以色列   国画   展览馆   上海艺术博览会   艺术品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描述: 作为2017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扛鼎之作,11月2日至5日,以“艺术为生活添彩“为主题的第21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在浦东世博展览馆举办。本届艺博会有自美国、德国、以色列等16个国家的约140家画廊参展,数千件国画,油画、雕塑、版画、陶瓷等艺术品参与交易。
诚品画廊推出王玉平2017台北个展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玉   画廊   艺术家   水彩   台北   油画  
描述: 诚品画廊2017年5月13推出王玉平个展,展出北京艺术家王玉平透写细腻日常的《私房书》系列及水彩、油画近作。
杨淞个展“木艮土”和宗宁项目在畅画廊开启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属性   东方传统   艺术家   展览   西方   传统雕塑   美学教育  
描述: 本刊讯2017年3月17日杨淞的个展“木艮土”于杨画廊开启,这是杨画廊与杨淞合作的第二个展览。此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近三年围绕雕塑“永恒”属性的全新创作,作品的媒介以雕塑为主,及相关的视频和绘画。杨淞
石家庄新华区打造全国首个家风家训主题公园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普童话(新课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广场   活动中心   新华区   主题公园   文化长廊   改造升级   石家庄   新闻直播  
描述: 4月30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了石家庄新华区的家风家训公园,这是全国首个家风家训主题公园,由儿童少年活动中心改造升级而成。公园由五部分组成:以宣扬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展馆;以新24孝为内容的文化长廊
万花丛中永不开花的枯草——一位油画专业研究生的自述
作者: 陈子芃   来源: 中国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学术研究   艺术作品   艺术家   雇佣关系   开花   油画   研究生  
描述: 北京又到了乍寒还暖时节,雾霾浓重。最近跑了几个展览,没有出现让我泪流满面的作品,眼见的都是艺术家如何处理材料和主题的手段,画外的便是与画廊间的雇佣关系。早听闻艺术区的画廊连年亏损,有人说,2011年
画是用来“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作者: 郑利权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机构   商业功能   画廊   商业宣传   中国绘画史   商品画   书画市场   产业链   架上绘画   艺术功能  
描述: 布在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机构,以书画、架上绘画、雕塑、摄影居多。其中充斥着大量的以商业宣传为目标,以卖画为目的的画展,并由此形成了一个融资、购买、包装、展览、宣传、出货、回笼资金的产业链。这意味着展览的艺术功能越来越弱化,而商业功能日益凸显。许
迈锡尼画廊
作者: 暂无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会   画廊   北京人   雕塑家   设计者  
描述: 田跃民简介 田跃民,1958年出生于山东,北京人,中国著名雕塑家、画家,第二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九骏》设计者,
《孙中山像》
作者: 田跃民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林匹克运动会   画廊   北京人   雕塑家   设计者  
描述: 孙中山(1866-1925年),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和伟大先行者。为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田跃民在孙先生诞辰之期创作了这件先生半身雕塑,雕塑传神、逼真,将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抱负,及天下为公的情怀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同时展现出了田跃民高超的雕塑技法。
一场关于绘画的祛魅
作者: 杨正   来源: 画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入口   祛魅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艺术中心   展厅   绘画  
描述: 2016年11月19日,艺术家段建伟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个展"地粮"。平日宽敞的A展厅入口被隔断,画廊入口与展厅之间搭建了一个低矮的隔间。观众仅可从左侧的一扇门进入,弯弯曲曲的路径放慢了人们
最新展览资讯
作者: 暂无 来源: 现代装饰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景园   画廊   绘画作品   艺术家   青铜   维多利亚   雕塑   南瓜  
描述: “线象”雕塑的常态与其逻辑性,历来强调的是体量空间占位。自由材料的运用,有其时代的物质性也更具当代性。光由光线构成,光线促成光影浮动。如果展览是作品集成的一次投影,钢丝着色是构成师进滇作品的基本艺术手段。雕塑清透、空灵,轻薄、朴素的视觉幻象打破了雕塑的固有形态。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