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廊】搜索到相关结果 31 条
-
揭秘德加雕塑
-
作者:
帕特丽夏·费令
蒋岳红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舞女》
德加
艺术市场
19世纪雕塑
国家画廊
-
描述:
国家画廊以一本详尽无遗的图录,兼用艺术史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有关德加生前如何创作雕塑及其身后雕塑作品的遭遇等诸多问题。本文就新图录做衍生问题的探讨,如提示了德加的工作方式之外,也探讨了德加雕塑中
-
探小吴哥窟的回廊浮雕壁画之意趣:东南亚造型艺术研究之十
-
作者:
帅民风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吴哥窟
回廊浮雕壁画
意趣
-
描述:
堪称世界建筑浮雕奇葩的小吴哥窟回廊浮雕壁画,其意趣有三显:一显印度教神话故事,二显高棉社会生活,三显吴哥窟雕饰样式。
-
浮梁陶瓷遗产廊道的保护与利用
-
作者:
崔鹏
来源:
中国商界(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用
陶瓷文化
遗产廊道
保护
-
描述:
浮梁拥有丰富而多样的陶瓷文化,对其保护与利用是当前我国陶瓷文化遗产的研究热点。浮梁遗产廊道具有突出的文化遗产价值,分别在陶瓷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领域中体现,基于其遗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们认为不仅要多角度多方面的保护廊道遗产,更应该多渠道多方法利用廊道遗产。
-
万盘根雕塑作品集
-
作者:
万盘根玉泉斋工作室编
来源:
北京:长城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画廊
佛罗伦萨
介绍
-
描述:
本书作者系空军政治部创作室雕塑家、画家,此画册将他多年来创作的雕塑作品精选100幅,以图片的形式整理成册出版,提供给市场,特别是雕塑爱好者及专业人员,便于学习和欣赏。
-
中国油画的市场走向
-
作者:
董迅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艺术画廊
特殊历史时期
社会风气
仿真画
行画
-
描述:
油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油画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迁,在国内已经有了相当的文化基础。在一定的时期内,油画曾对中国广大地区及社会各阶层产生过文化、实用的影响。但由于诸多因素,时下的油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制约。油画市场逐渐呈现萎缩趋势。油画艺术教育对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者希望政府加大力度,重视油画艺术教育,使油画艺术在中国得以更好地发展。
-
“冬日之约”:六位油画家风景写生展
-
作者:
张宜欣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油画家
中青年画家
风景写生
产业基地
王仲
参展作品
-
描述:
“冬日之约”——王铁牛、古棕、荣·苏和、孙韬、叶南、程向君六画家风景写生展于近日在北京竞园图片产业基地雅颂画廊举行,展览持续至2月5日。本次展出由王仲担任学术主持,参展作品近60幅,多为这几位中青年画家近年来的的风景写生之作,充满鲜活的自然气息。
-
陈建军油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系
廊坊师范学院
系主任
陈建军
莫斯科
美术学院
油画作品
访问学者
-
描述:
陈建军,1970年生于河北大城,1995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文学硕士;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廊坊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
-
第十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
作者:
暂无
来源:
数码设计(CG WORLD)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廊
中国陶瓷
上海
博览会
意大利
艺术馆
艺术家
艺术品
-
描述: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展项目,第十六届上海艺术博览会11月1日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本届上海艺博会共设四大展馆:一馆和四馆为中外画廊专区,二馆为“中国陶瓷艺术馆”,三馆为“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
-
胭脂色的“拉菲克”
-
作者:
闻桑
来源:
北方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玉门关
时装表演
疏勒河
黄羊
头发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胭脂色
国际市场
外商
-
描述:
一 河西走廊四月的夜风,宛若一把柔软而清凉的梳子,从玉门关西部的窗棂伸了进来,轻轻地梳理着凌亦雯那浓密曲卷的头发。长长的秀发像一道疏勒河的流泉,流过她玲珑的耳根和雪白的脖子,最后撒落在高高隆起的胸脯
-
我们为什么要画油画(一):陈丹青现场答读者问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飞
徐松
理想和信念
杨家将
西部
时空
河西走廊
骑士
工作原因
作品
-
描述:
读 者A:陈老师你好,我很喜欢你的画,包括早期的西藏组画,我是80年出生,较之您的所有作品,更喜欢你早期的作品。您能分析一下您作品的发展演变过程吗?是不是早期作品感情更饱满呢? 陈丹青:这应该你帮我分析分析。我也想找人帮我看看画。我们三个人马上要到上海办展览,媒体就会动脑筋弄点戏出来,找来了王安忆,她和我同届,是个老知青,文学家。她很喜欢我们三个人年轻时期的画,可是我们三个人当中的韩辛,最痛苦的就是别人这么说——以前的作品比现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