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常】搜索到相关结果 2183 条
-
留在杯中的往事
-
作者:
乐儿
来源:
海峡茶道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检验方法
常见阳离子
锌离子
-
描述:
“短命”的洪宪瓷 每个时代都有其专属的文化烙印,洪宪瓷无疑是短暂的“洪宪”时期为数不多的文化印迹之一。洪宪瓷因袁世凯而生,也随着袁世凯的离去而消逝。 1915年袁世凯称帝,年号“洪宪”。在称帝前夕,袁世凯曾效法清代帝王登基时必先烧制御瓷以示庆贺的惯例,派当时的公府庶务司长、瓷学专家郭葆昌到江西景德镇督办烧窑。1915年夏,郭葆昌带着原清宫所藏的精细颜料到景德镇后,征集各窑高手,选择景德镇市内的湖北会馆作为绘瓷工场,由著名陶瓷家鄢如珍负责烧制,烧制了一批高级瓷器——洪宪瓷。 这并不完好的盖碗,通体胭脂红色,隐隐地透露着柔美,并不完整的盏托,述说着它曾经见证过的历史,盏盖上和盏托底部均有“洪宪年制”红色宋体落款,盏身对称地画着两幅山水图,一幅是“扬帆远航”,一幅是“竹林听涛”。细观整个茶盏,器形、釉色、纹饰均承袭清初遗风,但较之清初粉彩兴盛时的器物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关于洪宪瓷的真假与存世情况,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的争议,随着近年来民国瓷器的渐渐升温,其中,洪宪瓷因其历史的特殊性受到收藏者越来越热烈的追捧。洪宪瓷被收藏界喻为“末代官窑器”,洪宪瓷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更接近于晚清的官窑特征,是当时不计成本、不计国力制造出来的高级瓷器,制胎严谨、用料上乘,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有一种神韵。
-
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3例分析
-
作者:
曹力勤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四肢抽搐
病历资料
误诊报告
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疾病
神志不清
酚妥拉明
神经内科
-
描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症状典型者诊断不难,但有部分不典型者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1]。现将笔者2006-2008年所见3例SAH误诊报告如下。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46岁
-
巧用多媒体把生活经验产生的负效应转化为正效应
-
作者:
熊锦英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媒体
概念学习
负效应
日常生活经验
阻碍作用
数学概念
巧用
转化
-
描述:
Heinrich Rotih认为,只有当经验向学习过程转变时,我们才能依靠经验来学习,但是,也可以有一种阻止进一步经验的造成强烈印象的作用,因此,生活经验可能对我们有阻碍作用,也有促进作用。
-
韦红燕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工笔画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美术家协会
中国画艺术
工笔重彩画
常务理事
博士生导师
作品
-
描述:
1958年生于北京。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
-
追忆流逝——姚媛的绘画艺术
-
作者:
吕澎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渐江
石涛
江苏省
南京师范大学
绘画艺术
古人
自然
作品
黄山
日常生活
-
描述:
姚媛199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参展:1996年,江苏省青年画家作品展(南京)。1997年,江苏省中国画人物画展(南京)。2004年,江苏省建国55周年画展,获得优秀奖(南京)。2005年,踏雪留痕——姚媛中国画个人作品展(南京);江苏省第六届体育美展(南京)。2006年,传统的延异——中国当代纸本彩墨学术邀请展(深圳);中国新锐水墨年展(北京济南)。2007年,当代新工笔邀请展(南京);错置的风景——姚媛画展(南京)。
-
正常与超常——谈蔡志松的雕塑
-
作者:
彭锋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展览空间
策展人
超常
威尼斯双年展
中国馆
场馆
雕塑
-
描述:
跟蔡志松结缘,是因为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那届双年展,我有幸担任中国馆的策展人。为了征服那个奇葩场馆(当时场馆里放满了油桶,根本没有展览空间。自第55届双年展起,油桶已被清走),同时为了与威尼斯的文化和环境发生关联(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从东方带去的香料开启了欧洲的香水生产,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今天的威尼斯仍然为水沟发出的臭气所困扰),我设计了主题为“弥漫”的展览,展出能够发出气味的作品。为了与中国思想文化相呼应,我决定展出五种气味,以便让人们回想起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五行、五味、五嗅等观念。我邀请蔡志松参加展览,本来是看中他做的玫瑰雕塑。我想在威尼斯展出具有东方韵味的花香。今天人们会普
-
柳青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蔬菜
生命经验
柳青
雕塑作品
写生
日常生活
-
描述:
说到《成果》这件作品,是我2013年以来做蔬菜系列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单纯的写生蔬菜来发现生活里极容易被忽略的日常细节,写生了一段时间后,我不满足于我的作品只是惟妙惟肖的描摹
-
对真实的感知:阿丽佳·柯维德
-
作者:
阿布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西方艺术
分类排列
摄影作品
镜子
传统手法
钟表
静物画
创作方式
日常生活
-
描述:
Kwade)重新思考并认识了时间这一概念,她同样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创作了一系列的摄影,录像和极富工艺性的雕塑作品。柯维德仿佛回到了宇宙的最初状态,在那里,物质、空间和时间融为一体。柯维德一直在不断地感知这些真实而抽象的现象,并通过她的艺术方式把对光、声音、时间的理解表达出来。
-
身体的诗学与政治——关于向京近作
-
作者:
高士明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纪念碑
意识形态
灵魂
肉体
基督教
身体
所有人
日常生活
雕塑
-
描述:
就像现在,我把自己抱在怀里这是身体。只有身体,反复地活在世上。
-
蔡志松:寻找生命的厚度
-
作者:
王蕾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常态
厚度
艺术家
受众
思考
爱情
艺术创作
玫瑰
作品
精神
-
描述:
,应该说以玫瑰来刻画爱情并不偏离人们的预期,这对于艺术家来说,背负了常态创作的质疑,很容易被受众或者学者理解为缺乏想象力。可这也正是蔡志松勇敢之所在,若能把常态事物做得打动人心,相比较非常态艺术来说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