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从希罗尼莫斯·博斯到彼得·勃吕盖尔:尼德兰的后哥特式幻想
作者: 常诚   来源: 当代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彼得·勃吕盖尔   幻想   尼德兰   希罗尼莫斯·博斯   后哥特式  
描述: 中世纪的神性精神在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时代隐退于历史舞台的幕后并在北欧文化与艺术中得以延续。这中间,尼德兰艺术以自己特有的民族性情,一方面秉承着哥特式的艺术传统和精神特质,一方面吸收了南欧先进的写实表现手法,从而发展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尼德兰式的幻想性超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艺术形态。这一形态首先发端于希罗尼莫斯·博斯并在彼得·勃吕盖尔的绘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希罗尼莫斯·博斯和彼得·勃吕盖尔的绘画,试图揭示尼德兰艺术的特殊性和价值。
高帽:直通天国
作者: 卡尔莲·琼斯-布雷   丁兰兰   来源: 草原文物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波斯   希罗多德   墓葬   阿尔泰山   头饰   安纳托利亚   帽子   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前   高尖帽  
描述: 大量的考古资料给我们提供了中亚人戴高帽或头饰的实例,其中大部分资料是图像或文字。这些圆锥形头饰在安纳托利亚的赫梯浮雕、美索不达米亚的印章、波斯纪念碑上均有发现。更重要的是,从远东的塔里木盆地到阿尔泰山的一系列墓葬遗址中,都保存有帽子实物。希罗多德及古波斯
滑轮的秘密
作者: 李学书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罗   画像砖   施力   周安王   柔索   《墨经》   机械利益   陶井   中心轴   用力方向  
描述: 滑轮是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可看作变形的杠杆。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关于滑轮的绘品最早出现于一幅西元前八世纪的亚述浮雕。这浮雕展示的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滑轮,只能改变施力方向,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施力,并不会给出其它任何机械利益。在中国,滑轮装置的绘制最早出现于汉代的画像砖、陶井模。阿基米德贡献出很多关于简单机械的知识,详细地解释滑轮
小聪明与大智慧
作者: 蔡子强   来源: 杂文月刊·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希罗多德   信用状   诚信   伯罗奔尼撒战争   聪明   美国总统   政治领袖   推荐信   大智慧  
描述: 口蔡子强 张学良曾说过:“回顾中国历史,皇帝及首领大多数是北方人,但宰相则相反,多是南方人。” 我想南方人满肚密圈,精于计算,但有时机关算尽,却落得反被聪明所误。要当一个真正的政治领袖,便须有相应的胸襟与气魄,如果只是追求一些口舌便给的小聪明,而无光明磊落的大智慧,最终也只配当个二流角色而已。 “机关算尽太聪明,聪明反被聪明累”,这是很多从政者性格上的最大盲点。 英国一位政治家讲过:“拥有一张俊俏的脸孑L,就像拥有一封推荐信;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得到一张信用状。”在21世纪今天的政坛,我会建议把这句话略作修改为:“拥有亮丽的政治技巧,就像拥有一封推荐信;而拥有良好的人格及诚信,就像得到一张信用状。” 这亦令我想起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其中有一段可谓精粹。纵然黄蓉聪明绝顶,算无遗漏,但她最后只能当丈夫郭靖的军师。郭靖虽然为人憨直,但什么是大节却弄得清清楚楚,而且待人肝胆相照,推心置腹。他的下属因此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即使是桀骜难驯的杨过,最后都收起跳脱不羁,对他死心塌地。 反而黄蓉每一刻都在算计,在与杨过的一段恩怨情仇中,她便多次被自己聪明所误,最后在小说结尾,她更感慨地说,论知人之明,她自己绝对比不上丈夫郭靖。 政治上,小聪明与大智慧完全是两码事。要当一个政治领袖,诚信、胸襟与气魄,比起其他的个人才能,都要来得重要。纵使你能表现得八面玲珑,锋芒毕露,但如果不能取得别人由衷的敬佩和信任,结果可能功败垂成。即使能侥幸坐到高位,也不会是一位继往开来的魅力领袖。 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最高统帅、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大智若愚的故事。艾森豪威尔当然是个聪明人,否则他也无法策划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诺曼底登陆,但是他在众人面前总是收敛起自己的才智及手段,这并不表示他真的对政治一无所知,而是他刻意要避免挑起别人不必要的戒心。 曾经为五位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和老布什)当过文胆的JamesC.Humes,如此回忆起自己跟艾森豪威尔的一件往事。 那时老帅刚从总统岗位退休,静居于葛底斯堡,有一次碰上另一位将军造访,大家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慢慢谈到越战,那位将军谈得兴起,卖弄自己学识,引经据典地说希罗多德在撰文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曾说过:“你总不能远离前线28英里,而在后方舒舒服服当个安乐椅大将军吧!” 当访客走了后,一直坐在艾森豪威尔身旁的Humes询问老帅上述一句话的典故,怎知艾森豪威尔却说:“首先,讲这句话的是保卢斯,而非希罗多德;其次,那不是伯罗奔尼撒战争,而是布匿战争。所以他的引经据典是错了。”Humes有点大惑不解地问艾森豪威尔,那么为什么你刚才不当面予以指正呢?你估计艾森豪威尔如何回答?他说:“你就是不明白,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是因为懂得恰当地收敛起自己的锋芒。” 【透明荐自《新君王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佚名图】
历史当会给我做证明”
作者: 傅国涌   来源: 杂文月刊·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森豪威尔   希罗多德   信用状   诚信   伯罗奔尼撒战争   聪明   美国总统   政治领袖   推荐信   大智慧  
描述: 口傅国涌 我深知,对中国人来说,历史就是我们的宗教。中国人缺乏宗教,缺少外在超越的信仰,可是,中国人不缺乏道德的坚守,不缺少人生意义的寻求,在其他国度或其他民族,用宗教提供的这一切,在我们这里是由历史提供的。换言之,当人家求助于宗教的时候,我们只有历史。我们不相信灵魂不朽,却把立言、立功、立德称为三不朽,就是相信在人类自身的历史中能够获得不朽。在我们的精神版图中没有末日审判,却有历史的审判。我们不相信头上有一个公正的上帝,却相信有公正的历史。我们没有天堂、地狱的概念,却有历史中的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绵延不绝的史家传统,保存了最完整的历史记载,秉笔直书成为后人尊敬的传统,包含道德褒贬的春秋笔法,为国人长期所认可。一句话,历史裁判承担着道德裁判的功能。支持文天祥从容赴死的是“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晚年有诗:“青史凭谁定是非?”刘少奇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也是“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历史是善良的、弱势的、边缘的一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逆趋利避害的本能行事的唯一寄托,是不幸的、含冤的、坚持良知选择的人们全部的希望所在,也是令无比显赫的强势者不能不有所忌惮的无形威慑——“要上书(历史)的”,“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越是身处逆境、绝境,我们对历史就越会依赖。 有人说极权统治是历史的大敌,因为极权统治总是要系统地、精心地改写历史,“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的过程就是用谎言淹没真实,用胜利者的语言重写历史的过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这里达到了最可怕的登峰造极,这已经不是历史,只剩下恐惧的颤栗,对权势的屈从和棍棒下的呻吟。颠倒历史是可怕的,戏说历史是可鄙的,历史不容戏说,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历史,就是瓦解历史的道德功能、宗教功能,瓦解历史裁判权。历史不容遗忘,昆德拉有一句话说:“人类反抗强权的斗争,就是记忆反抗遗忘的斗争。”诚如胡平先生说的:“消解历史的神圣性导致人们只是‘活在当下’,以眼前的利害为生活的唯一准绳,因此它有利于权势者而有害于反抗者有害于大众,有利于恶而有害于善。对于缺少宗教的中国人,如果历史不再神圣,那么还有什么神圣?如果中国人的人生失去神圣,那将是怎样的人生?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对历史心怀虔敬。” 然而到了近代,历史承担的已不是单纯的道德功能。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新史学》一文,批评传统史学的四大弊端:一是知有朝廷不知有国家,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二是知有个人不知有群体;三是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是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由此导致两病,能铺叙不能别裁,能因袭不能创作,他大声地喊出“史界革命”的口号,认为“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自蒋廷黻、陈恭禄以来,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著作已是汗牛充栋,各种解释系统让人应接不暇,半个世纪来最强化的主流说法是胡绳的“三大战争、三大运动”说,此外有陈旭麓的“新陈代谢”说,唐德刚的“二百年出三峡”说,李慎之先生临终前不久,在写给他同时代的朋友许良英先生的长信中,有意改写中国近代史,并提出新的架构,他的第一个切人点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其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可惜天不假年,大纲还未完成他就撒手而去了。 20多年前,我在一本报告文学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其中一个说法一直在我的脑子中萦回不去,环绕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十二幅浮雕起自虎门硝烟、金田起义,到大军渡江而终,这个圆圈中有武昌起义,有“五四”学生游行,没有戊戌变法,当然更没有晚清立宪运动,那些以和平渐进的方式推动社会进步的努力,基本上没能进入这个圆圈。正是圆圈内和圆圈外,如同硬币的两面共同构成了历史。如果站在文明的角度,一系列由暴力和以暴易暴的思路所构成的战争、动乱、革命提供的大体上是历史的背景,它们对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在许多时候往往为零,有时甚至是负数。许多曾经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如果放在文明史中来看只能是反角或陪衬,这不是历史的无情,恰恰是历史的公正,否则一部文明史岂不成了“何不食肉糜”的人儿主宰的历史?文明与反文明的力量之间的较,量是永远不会中止的,人类正是在不断摆脱野蛮的控制而前行的。近代以来,这激荡的一百多年,对于重塑文明真正产生深远影响的往往不是军阀、枭雄、有权势者,而是那些以汗水、智慧乃至生命的代价推动文明转型的人们,虽然在历史教科书上常常找不到他们的名字,没有他们的位置,仿佛他们不曾存在过似的,似乎历史就是强者、赢者、胜利者的历史。在西湖这个平台上,他们的生命曾经那么绚烂,他们的笑容曾经那么自信,他们的脚步曾经那么稳健,他们的目光曾经那么清澈,他们看到过希望,创造过希望,他们身上都落满了阳光。 事实上,站立在华表柱头的从来是那些曾日夜为文明进步而苦心焦虑、不避斧钺的人,那些阻碍了这一进程的人无论多么显赫、显赫多久,终究逃脱不了被时间钉在历史墙壁上的下场。一百多年前,“苏报案”发时,浙江余杭人章太炎就有这种历史的自觉,他长歌过市,吟出“风吹枷锁满城香”的诗句,他从容地面对法庭与囹圄。比他晚了半个多世纪,在海峡对岸,浙江湖州人雷震因“自由中国案”锒铛入狱,在写给儿女的信中,他也有这样的自觉:“我是缔造中国历史的人,我自信方向对而工作努力,历史当会给我做证明。” 【王翔宇荐自《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傅树清图】
揭示金字塔建造之谜的新假设
作者: 周道其   来源: 科学时代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假设   希罗多德   历史学家   古希腊   建造方法   搬运   奴隶   埃及金字塔   石块   斜面  
描述: 有关建造令入迷惑不解的埃及金字塔的各种方法的假设,正如世界一样古老:远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就提出过建造埃及金字塔的假设。今天,美国雕塑家、书画插图家马丁·埃斯莱尔对此又提出了新的解释。埃斯莱尔的新假设引起了各国专家的浓厚兴趣,因为它驳斥了最流行的观点:金字塔是借助干巨大斜面建造的,奴隶们沿这斜面搬运每块重达10吨以上的巨型石块。埃斯莱尔认为,如此建造埃及金字塔无疑是一项危险、漫长而又异常艰巨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
哈萨克斯坦“黄金武士”雕像初探
作者: 杨志伟   来源: 艺术品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希罗多德   哈萨克民族   塞种   斯基泰人   辛梅里安人   纳扎尔巴耶夫   持弓   城市中心   考古发掘   錾刻  
描述: 哈萨克斯坦所特有的"黄金武士"是哈萨克斯坦国家历史的象征之一,其原型来自古代斯基泰人战士的形象。在哈萨克斯坦的南部首都——阿拉木图,位于城市中心的独立广场上建有一座高28米的独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由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倡议并支持在1999年修建的。独立纪念碑顶部立着一只长有翅膀、威风凛凛的雪豹,雪豹上站着一尊高6米、戴尖帽、架鹰持弓、身背箭袋、全副武装的武士雕塑。武士目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