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工笔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38 条
-
“十八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
作者:
朱小华
来源:
艺海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体
程式性
程式化
游丝
表现形态
人物画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艺术语言
线条
-
描述:
“十八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运用
-
喻继高
-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中国工笔画
突出贡献
江苏铜山
联合国
江苏省
表彰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国务院
-
描述:
喻继高,我国当代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表彰的对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文
-
王仁华
-
作者:
暂无
来源:
书画世界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
中国工笔画
突出贡献
江苏铜山
联合国
江苏省
表彰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国务院
-
描述:
合肥人,1997年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1994年<寻风拾遗>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入编<中国工笔(当代卷)>(1990-1997).1995年<有天窗的画室>入选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女画家画展,编入<中国女美术家>作品集.2000年<窥探>获世纪·中国风情画展金奖,<知白守黑>获新世纪全国中国画展银奖,<期盼>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美术金彩奖.
-
于非闇、陈之佛的工笔花鸟画风
-
作者:
吴秋仲
来源:
书画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艺术品
工笔花鸟画
绘画
画种
宗教服务
画风
画派
新石器时代
-
描述:
工笔花鸟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直至唐代,随着绘画逐渐摆脱其为政治礼教和宗教服务而过度为供审美观赏的艺术品时,花鸟画和山水画便作为独立的画种应运而生。花鸟画在初唐有以画鹤闻名的薛稷,晚唐花鸟趋于兴盛,形成以边鸾为首的画派。唐末战乱时以工整富丽为画风的刁光胤和腾昌佑两人先后入蜀,为五代时期西蜀的花鸟画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五代花鸟画的繁荣。五代时期虽然不长,但却是工笔花鸟画趋于成熟的时期。技法上出现了“勾填法”,“勾勒法”,“渲染”,“没骨”等多科-形式。五代徐、黄两家各擅其能,将工笔花鸟画表现技法推到了极致。宋代的院体花鸟画,是在直接继承五代南唐西蜀的成就上发展起来的。宋代是工笔花鸟画
-
为花忧风雨——徐冬青现代工笔花鸟画解读
-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画刊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可持续发展
文人画家
传统继承
先进性
平民化
香气
工笔花鸟画
唐长安
明清文人画
-
描述:
一花是自然界的精灵和造化的尤物。人对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喜欢用花来对应和比附。例如花好月圆因花想美人等。从词义上说,荣华之华作花,别造化字。可见花的字义也是极好的,古时华同花。从植物上说,植物雌雄同体,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可见花是被子植物的精气神之所在,焉有不美之理。所以,花历来为诗和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以花为题材,或以花寓人寓意的作品不胜枚举,时人和后人读花诗、看花画不但受到美的感官享受、更重要的是能移情为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爱——这可能是由古到今在艺术中以花为主题的作品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吧。欧游之后回到北京,看到徐冬青的以花为主题的一批作品,使我在文化感受和审美
-
案边随感
-
作者:
孙骥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艺术表现形式
绘画技法
人文背景
中国历史
审美情趣
画面
工笔花鸟画
风格体裁
中国画
-
描述:
现如今花乌画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但总的来说当下的花鸟画无论在审美情趣方面,还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绘画技法上大体依然承袭着传统的面貌,基本上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在传统的中国画中,花鸟画和山水画相对于人物画,从内容、风格到表现形式和绘画技法等方面都更加丰富、充实,这与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人文背景是分不开的。其中花鸟画自唐代独立分科以来,从五代的徐黄二体、两宋的院体工笔画到元明清的水墨写意画,期间风格体裁不断演化发展,留下了大量的
-
重沾雨露的老花——于非闇及其工笔花鸟画
-
作者:
刘曦林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花
审美时尚
工笔画
常务理事
瘦金书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北京市
中国美术
-
描述:
于非闇(1889~1959年),名照,字非厂、闲人、老非,北京人。清末贡生。曾任北京画院画师,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市文联常务理事。出版有《非闇漫墨》、《于非闇工笔花鸟选集》、《中国画颜料研究》等。
-
孔六庆工笔花鸟画赏析
-
作者:
文景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宾虹
游于艺
中国艺术
中国画艺术
倪云林
中国绘画艺术
孔子
重大影响
工笔花鸟画
作品
-
描述:
由于孔子“游于艺”思想的早期影响,自古以来,文人们写字作画首先标榜自己是“自娱”,以至于后世的王维、苏轼、米芾、倪云林等,都是游戏笔墨的“游于艺”者,其“游”的成分更是越来越浓,直到近代的黄宾虹、齐白石,无不都是孔子“游于艺”思想重大影响的结果。孔子“游于艺”的思想,既是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先导,也是一切艺术的最
-
工笔花鸟画刍议——兼谈我的绘画感受
-
作者:
孙骥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分科
绘画技法
多样
中国历史
人物画
审美情趣
工笔花鸟画
写意
传统中国画
-
描述:
当代工笔花鸟画无论在审美情趣,还是表现形式、绘画技 法方面,大体承袭传统,基本没有多大变化。在传统中国画中, 花鸟画和山水画相对于人物画而言,在题材、风格、表现形式 和绘画技法等方面更为丰富、多样,这与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人 文背景分不开。花鸟画自唐代独立分科以来,其风格、体制不 断地演化发展,从五代的徐黄二体、两宋的院体到元明清的水 墨写意,留下了大量的花鸟画佳作。
-
野阔·草露·苍茫——工笔花鸟画创作点滴
-
作者:
杨天问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题材
造型
工笔花鸟画
美术创作
-
描述:
纷繁的植物,奇异的花卉,千姿百态的禽鸟,自然界的芸芸众生为画家无偿提供了创作表现的素材。审美视角及对大自然敏感和关注程度的不同,形成了画家表现题材的个体差异。我对北方的荒野杂卉情有独钟,虽然身住画室,心却徜徉于孤寂安闲的荒原之间。在有些人看来,这么说不免有做秀之嫌,但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的心确确实实可以从荒野杂卉中体悟到安宁与平和,这是我颇引以自慰的。终日寄情于旷野疏草杂卉的描绘之中,我便时时想起庄子的话:“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我在草野中自在逍遥,亦与草野彼此相忘。人适性而为,随缘即是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