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工笔花】搜索到相关结果 2014 条
-
论南宋工笔花鸟的兴盛原因
-
作者:
蔡英余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高宗
宣和
南宋初期
中国古代
创作高峰
宗室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艺术个性
-
描述:
的大力提倡1.宋统治者对绘画艺术的爱好和重视。宋高宗作为南宋开国之君,其在书画方面独有才情。史载高宗:"书画皆妙,作人物、山水、竹石自有天成之趣。""于
-
雪晴云淡日光寒
-
作者:
张晓彦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高宗
宣和
南宋初期
中国古代
创作高峰
宗室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艺术个性
-
描述:
我的画:我个人的绘画表达方式是——没骨花鸟画,从学校毕业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坚持对这一绘画语言的丰富性及用笔、用墨、用色对意境的表达上,在不断地尝试与摸索。在历代优秀的没骨花鸟作品中,部分作品有薄、弱现象,而且较大尺幅作品较少。笔墨当随时代,我一直在尝试避其不足,将没骨花鸟画的写意性及工笔花鸟的工整性(包括工笔重彩)、版画中的线,在我的作品中加以融合,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
栖迟蓬户亦安然
-
作者:
任欢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高宗
宣和
南宋初期
中国古代
创作高峰
宗室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艺术个性
-
描述:
我的画:承袭传统笔法在宣纸上画画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方式:工笔也好写意也罢,画画是在纸上找寻自己的过程,找到承载着各种感受的自己,无论画的题材是花是鸟还是虫,总会遇到自己的影子,遇到了,完成了……我的画院:画院对于我来说是有温度的单位,各自创作时独立工
-
月朦艨鸟朦朦
-
作者:
邹霞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高宗
宣和
南宋初期
中国古代
创作高峰
宗室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艺术个性
-
描述:
我的画:我喜欢画兰馨秀清雅,棕榈摇曳生机,鸟虫天真有趣。在与一般认知中富丽浓重的工笔画不同,更喜欢这清新可爱的工笔画风,题材选择中愿意在百花争艳中寄予叶的淡然。我用工笔花鸟的写生生动表达自然神态气韵,在画面的经营布置,取造物之奇、巧、变化,完成创作。在《雪韵歌者》《云水的缠绵》等一些作品中,我喜欢探索用特殊技法制作肌理,运用生宣的特性,大自然用他神奇的“妙手”形成了天然的画,我再和“他”合作完成最终我心里的画面。
-
五贤图
-
作者:
方学良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高宗
宣和
南宋初期
中国古代
创作高峰
宗室
绘画艺术
艺术创作
工笔花鸟画
艺术个性
-
描述:
我的画:我醉心于大自然中花鸟的魅力,还是源于曾从事植物研究工作的巧合,加之生活中对禽鸟的爱好,让我与自然中的花鸟虫草结下了不解之缘,绘画儿时曾见到过的一切。现身处都市怀着还原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之心愿,在创作中一直以自然界人们熟知的山形树态、花姿鸟势为题材,从宋人精工之笔中吸取养分,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渗入现代表现手法,在工笔画中寻找写的意境。
-
俏不争春:北京画院院藏20世纪工笔花鸟画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花鸟
花鸟画家
著名画家
20世纪
画展
北京地区
画院
合作作品
-
描述:
1月27日至3月1日,“俏不争春——北京画院院藏20世纪工笔花鸟画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主要展出20世纪北京地区工笔花鸟画家精品画作五十余幅,包括于非蔺、田世光、俞致贞、马晋、汪慎生、屈贞
-
于非闇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范学校
书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
1949年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美术研究所
北京
-
描述:
于非闇(1889-1959),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
艳美与典雅:重读于非(?)《玉兰黄鹂图》
-
作者:
赵跃鹏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范学校
民间绘画
画法
用色
晚年创作
工笔花鸟画
中国画
重读
黄鹂
白玉兰
-
描述:
与陈之佛并称"北于南陈"的于非闇,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工笔花鸟画的代表性画家。他学画从明代陈老莲入手,进而溯源至五代两宋,于宋徽宗赵佶处得力尤多。早期的作品较为淡雅,后期则趋于丰满富丽。作于1956年的《玉兰黄鹂图》,即为其晚年创作的精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阅读于非闇的《玉兰黄鹂图》,画面中明快的色调最引入注目。石青底上的白玉兰隐秀温润,黄鹂的颜色更显光鲜亮丽。这一色调的处理,可以看到于非闇在对两宋花鸟画的研习中,也接触到南宋的缂丝工艺,并将之大胆地借鉴到工笔花鸟
-
妙于陈馨—于非蔺、陈之佛精品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继承与发展
陈之佛
集中呈现
中国美术家协会
工笔花鸟画
精品
南京博物院
-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南京博物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妙于陈馨——于非周、陈之佛精品展”于7月25日上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作为北京画院今年重点策划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专题之一,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北京画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于非同、陈之佛两位工笔花鸟画大家的精品力作70幅。展览共分为“与古为徒”“我师造化”“诗情画意”3个专题,力图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写生与师法自然、个人涵养与风格创造等角度揭示中国画内在衍变发展的普遍规律。
-
北京画院美术馆 妙于陈馨:于非闇、陈之佛精品展
-
作者:
本刊讯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向祖国
陈之佛
北京画院
精心绘制
工笔花鸟画
师造化
南京博物院
师法自然
中国美术
于非闇
-
描述: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南京博物院、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妙于陈馨——于非闇、陈之佛精品展"于7月25日上午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作为北京画院今年重点策划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专题之一,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北京画院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于非闇、陈之佛两位工笔花鸟画大家的精品力作70幅。展览共分为"与古为徒""我师造化""诗情画意"3个专题,力图从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写生与师法自然、个人涵养与风格创造等角度揭示中国画内在衍变发展的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