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屠红燕:好女如丝
作者: 江山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每一个好女人都是一匹可雕可琢的上层丝:表面光滑细软、底子千工密织;遇千折不失其韧,逢万难不夺其魄。可托盛业,亦可安家。 屠红燕,一个杭州女子,万事利集团掌门人,董事局执行主席。作为全国唯一丝绸行业代表,她被授予“十佳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屠红燕,一个执着于丝绸的女子,有着怎样的别样人生? 让丝绸见证盛事 提起奥运会,就不能不提曾经被热评的奥运颁奖礼服“青花瓷”。正是屠红燕和她的万事利,复活了中国宫廷织造和刺绣记忆,为奥运会设计了堪称完美的“青花瓷、粉红、国槐绿、玉脂白”等系列颁奖礼服,以中华丝绸至美打动了全世界。如今,这些经典的礼服,早已被中国丝绸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2010年中国承办了两次世界盛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屠红燕和她所带领的万事利丝绸,以博大的胸怀、华丽的身姿舞动丝绸的彩练,与世界盛会共赢。 上海世博会,万事利为联合国国际交流合作委员会定制的《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国政要金石印谱》,融合中国金石文化和丝绸文化于一体,被史无前例地赠与195位国家元首,获世博世纪华人设计大奖。在广州亚运会中,万事利创意的亚运“志愿彩”,作为志愿者的标识,在开、闭幕式和比赛中全程采用,成为本届广州亚运会最成功和普及的概念产品,成为新时代志愿精神的标志,并开创了中国丝绸特有的“彩”文化。
五彩珊瑚枝工具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五彩珊瑚枝工具
五彩珊瑚枝工具等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100%超仿真镜头杯毫无破绽,以11的比例制成(含仿真镜头杯盖),包括光圈等各个细节都一模一样,且具有与真镜头一样能伸缩的功能,另外“AF/MF” 按钮也能上下拨动,再配上佳能的镜头杯盖更加以假乱真。 编辑:周婕 美编:庞佳
他们的童年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却各有各的五彩斑斓。 这组图片中的孩子,呈现出不一样的童年。《路边的女孩》中的小女孩迷茫的望着远方,或许她在渴望着读书,期盼着未归的父母。《盼归》中的小男孩不苟言笑的倚着柱子张望着远方,仿佛他的父母下一刻就会从远方归来。《他们的童年,他们的游戏》中的孩子们愉快嬉戏着,简陋的玩具和游戏却充满着欢声笑语。
阿拉善治沙的“项目依赖症”
作者: 郭铁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阿拉善”蒙语本义五彩斑斓之地,而至4月中旬,这里却依然枯黄一片。被贺兰山阻隔的银川与阿拉善盟,不仅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农耕与游牧文化,同时也将阿拉善渴求的绿色留在了山的另一面。 就像沙漠里的梭梭林渴求春天的雨水,阿拉善治沙也在等待国家政策的眷顾。从十年前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开始,阿拉善就在为申请更多的国家项目做准备。 项目意味着资金,而阿拉善天然的恶劣气候及不断扩张的三大沙漠仿佛成了一个无底洞,没有人知道时间和金钱的上限究竟在哪里。
雷锋精神似春光
作者: 张永生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春风拂面,杨柳依依,到处呈现出一片绿意。在这个惬意舒服的三月里,我们自然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雷锋。 第一次知道雷锋这个名字,是在我六岁那年。 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独自在家的我鬼使神差地来到了父亲的书房。推开门,一缕阳光正从对面的窗口斜射进来,正好洒在父亲藏书的角落。循着这一缕光线,我充满好奇地翻找着里面五彩斑斓的书籍。但在这一大堆书里,竟然没有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我正欲离开,眼前突然一亮。只见一本书的封面上有一位头戴棉帽的年轻人,正对我露出爽朗的笑容。通过旁边的拼音,我记住了这本书的名字——《雷锋的故事》。于是,我稍微整理一下被自己翻乱的书本,便赶紧捧着《雷锋的故事》走向光线明亮的窗口。虽然书里面的大部分文字当时我都不认识,但通过里面的插图可以知道,这个叫雷锋的人,做了许多的好事。 上学期间,为了“学雷锋做好事”,我和小伙伴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都爱低着头,小眼睛滴溜溜地在地上四处找寻。于是,老师的抽屉里开始有了铅笔头、橡皮、三角板等学习用品,还有用旧了的沙包、毽子以及弹珠儿、跳皮筋儿,甚至还有一些零钱。老师也会根据我们的表现,在教室后面的板报栏里,为我们写上几句表扬的话,时不时贴上一朵小红花。
母亲的年
作者: 盛银妹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记忆中的年,应该是属于母亲的。离过年还有一段日子的时候,母亲似乎已经在不停地忙年了。 家里首先要细致地收拾一遍。灶台、厨柜、碗、碟、热水瓶都洗的洗,擦的擦,每天不知道得往天井里泼多少脏水。枕巾、被套、衣服、鞋子能洗的也都要洗了,阳光好的下午,满院子里都是肥皂水特有的味道,晾衣杆上则被挂得五彩缤纷。墙也该掸掸灰尘了,顶上说不定还结了不少蜘蛛网。窗玻璃得用湿抹布擦干净后,再用废报纸擦一遍,这样才亮堂堂地,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上街的时候应该买家里人过年的新衣服了,孩子的要喜庆一点,老人的要保暖一点,丈夫的要体面一点,自己的就随便捡一件便宜点的凑合穿得了。还应该买新的年历了,门上还需要一对红红的福字,还有祭祀用的红蜡烛、过年间点的鞭炮、孩子的红灯笼、待客用的瓜子糖果小点心……还有许多许多,脑子里都转不过来了。 父亲空闲的时候,母亲又会不停地催促他杀鸡宰鸭,买鱼买肉,是时候腌制年货了。农村里的年是万万少不了咸鱼咸肉的。在天井里冷落了一年的腌缸们被重新擦拭得干干净净,大的可以用来腌肉,小的可以用来腌鱼。把盐均匀地抹好,然后一层层整齐地码好,一段日子后,特殊的咸香味便渐渐浓郁了起来,这年的味道似乎能闻得更清晰了。
羽绒服情结
作者: 黄耀国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随着北风渐紧,寒气凝重,那五彩缤纷、生动靓丽的羽绒服悄然登场了。 在一个个匆忙上班的早晨,在公交车上看车窗外如织如潮的人流,看那些五彩缤纷的羽绒服,在一片雪白与灰暗的色彩中是那样鲜艳灿烂,仿佛一朵朵空中漂浮的彩云逶迤而过,成为城市冬天里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记得小时候,我们都还穿着那些手工做的厚重、呆板的棉衣,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换上了舒适、轻捷、美观而保暖的羽绒服。光阴流转,不知不觉,羽绒服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冬季服饰。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件羽绒服的来历,那是80年代中期的冬天,学校里的同学几乎都开始穿羽绒服了,看着那些蓬松轻盈、光滑鲜亮的羽绒服,每天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那种掩饰不住的美丽与时尚,让一颗青春年少的心充满了无比的艳羡和向往。 可我知道家中清贫,父母微薄的工资抚养老人和我们众多的儿女,平常生活已是捉襟见肘,哪还能有余钱为我买一件羽绒服呢。我不敢对母亲说,只能在心里梦想有一天自己穿上羽绒服的风采。 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天,母亲说要送我一件礼物,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母亲会送我什么?一本书?一个文具盒?拟或一个新书包?当母亲把一件粉色的漂亮羽绒服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惊呆了,这不是我盼望已久,心心念念着的羽绒服吗?手捧着这件羽绒服,我激动万分,赶紧把它穿在身上,对着镜子照了一遍又一遍,突然间就觉得自己有些眉目顾盼、风姿绰约起来。
品年
作者: 张金刚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一色。年至春节,那顶灰黄的天空,似也应景地涤尽尘埃,变脸般地转眼呈现出一泓通透高远的蔚蓝,捧出晕染一冬的红日,映着欢笑人的脸。抑或冬雪未融,冰冻犹坚,点饰着枯黄的山脊、静谧的溪谷,等待即至的温暖滋润出五彩的春天。红,是年的主色。大江南北、城市乡村,红彤彤、乐融融,妆点着季节,灿烂了心情。朱红的窗花贴上窗,扮靓农村小院;火红的灯笼挑门眉,点亮心中祈愿;大红的春联左右对,国泰民安事事顺;红红的鞭炮上下飞,驱祸纳新节节高。红烛、红花、红福字,红衣、红包、红绸带,欢度红红火火中国年,开启红红火火好日子。 二香。淡去了自然之香,这年之香当用心去营造、去品味。掸去旧年的灰尘,粉饰栖居的爱巢,喷洒融爱的香水,燃起静心的熏香,心随香动,情由香生,用心历过的日子永远芳香。捧出甘醇的美酒,斟满生活的酒杯,缕缕酒香扯出绵甜的回忆、幻化美好的祝愿,醉了身心,醉过一年。张家卤腊肉,浓烈的肉香澎湃激情;李家做豆腐,淡幽的豆香飘散安祥。爆竹燃过,因过年爱上了悠远的火药味;大地渐融,因春耕爱上了清淡的泥土香。年之香味,生于勤劳的双手,发乎愉悦的心情,昭示出殷实的生活,洋溢着幸福的馨香。 三味。辛苦度日,美味过年。
人生的炖品
作者: 邓凌原   来源: 民生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泰山地   三道海子   游牧民族   神秘文化   成吉思汗   麦田   不明飞行物   新疆   青河县   石堆墓  
描述: 几年前,我曾在广东生活过一段时间,岭南湿热,习惯了日日饭前喝汤的生活。到了北方以后,只能将就着用小米粥或者西红柿鸡蛋汤作为饭前佐食,那滋味差之千里。偶尔回忆起在岭南喝汤的幸福,那温馨惬意的场景却已远在千里之外了。 在广东,真正好喝的汤是用小巧玲珑的炖盅隔水炖出来的,有的盅盖上还封了湿纸。七八个小时的文火慢熬,将生活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都渗透了进去,那滋味醇香而浓郁,像藏了几十年的陈酒,浓缩着岁月的精华。 细说起来,这个“炖”字也并非广东人的专利。在北方,“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等菜品也常常出现在饭桌上,但显然太过粗粝,不及广东炖品那般细致温婉:花旗参炖竹丝鸡、海底椰苹果炖瘦肉、雪耳椰子炖乳鸽、木瓜南北杏炖雪梨……每一道汤名都能让人读出山清水秀的意思,显得诗意盎然。 广东炖品的汤水皆呈琥珀色或褐色,让人联想起蜜糖色肌肤的瘦瘦的广东女子,穿着细高跟凉鞋,脚趾涂满蔻丹,啜着凉茶踽踽独行。当地人告诉我,几乎每一个广东女子都是一把炖汤的好手,在她们眼中,烹调食物原本就是一件风雅而又颇富情调之事,可以成为一门艺术,给人无限的享受和快乐。 朋友说,只有精致的女子才会将调制美食作为一门艺术。
< 1 2 3 4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