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活的欧洲油画:简评话剧《九三年》
作者: 乔宗玉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油画   台词   戏剧演出   《九三年》   写实主义   话剧   导演手法  
描述: 2004年5月6日晚,国家话剧院本年度首台话剧《九三年》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激昂的“马赛曲》拉开演出的序幕,法国革命“三巨头”——罗伯斯比尔、丹东、马拉呼喊着“革命”走在台前……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1793年,白骨如山、血流成河的1793年,如今栩栩如生呈现在中国舞台上,这也是一代文豪雨果的封笔之作《九三年》(1874年)第一次被搬上世界舞台。
昆曲摭忆⒃
作者: 朱锦华   来源: 上海戏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欧洲油画   台词   戏剧演出   《九三年》   写实主义   话剧   导演手法  
描述: 题记:沈皋的父亲沈北宗是上海文史馆馆员,爱唱曲。1959年,恰逢上海戏曲学校“昆二班”招生,12岁的沈皋在父亲的主张下去报考,结果被幸运录取了。学校根据他的条件把他分在了小生组沈传芷老师治下。照理说既有家学,又遇上好老师,是得天独厚的好机会。可是沈皋学戏一点也不开窍,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学了一年半,最后只好转到了舞美班,学起了绘画。然而这个转行倒是转对了。 沈皋堪称绘画方面的多面手,除了舞美设计、道具设计外,他还画水粉画、油画等等,他的戏曲人物画尤其出色,堪称形神兼备。工作后他跟着剧团到外地去演出,也怠会忙里偷闲去写生,这为他以后的专业创作积累了一笔丰厚的素材。2005年,他被特聘为“香梅画苑高级书画师”。 美中求契 虚实相依 1966年,沈皋毕业后留在了戏校,从8个样板戏的幻灯片绘制开始做起。1978年,沈皋到了上昆,他的第一份具有创造性的舞美设计工作是跟着苏石凤、龚伯安先生进行《蔡文姬》的道具设计。慢慢地,他又接手了一些小戏的舞美设计,再到大戏的舞美设计,在等待与坚守中,机遇眷顾了这位勤奋的青年人。 1982年,上昆准备创排由华文漪、岳美缇主演的《牡丹亭》,沈皋设计的舞美方案在上昆美术组的9人中脱颖而出。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