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室外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漫游箱根雕塑森林美术馆
-
作者:
周路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亨利·摩尔
巴尔扎克
室外雕塑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毕加索
艺术大师
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深秋的一天,细雨蒙蒙。我在版画研究所京子小姐的陪同下,来到海拔3000多米高的室外雕塑公园——箱根雕塑森林美术馆,日本人称它为“太阳和绿色中的美术馆”,是当今日本数座野外雕塑美术馆之一。这里陈列着世界著名艺术大师罗丹、亨利·摩尔、马约尔等人的作品和众多的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特别设有毕加索馆。箱根同富士山同处一脉系,首尾相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
-
室外雕塑的艺术处理
-
作者:
潘绍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室外雕塑
问题
雕像
艺术处理
雕塑造型
室内
-
描述:
这里,我想仅仅着眼于室外雕塑与室内雕塑造型处理上的一些不同之处,提出一些问题,供同行讨论。 体积问题:一般都认为室外雕塑在体量上与室内不同,同样大小的雕塑,放在室内视觉上合适的,一搬到室外就显得纤细了,在量感上很明显的不足了。我们曾为一处少年宫门前的两侧,创作两件一男一女的少先队员雕塑,
-
城市雕塑创作随笔
-
作者:
曲乃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遗产
石窟艺术
青铜时代
室外雕塑
展览馆
秦始皇陵
建筑雕塑
祖先
雕塑艺术
-
描述:
雕塑艺术正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展览馆、博物馆走向大街小巷,走向人民大众,成为最有普及力量、最有发展前途的艺术门类之一。世界如此,中国也必将如此,因为人们早已认识到雕塑是一种带永恒性的艺术。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雕塑遗产,青铜时代自不待言,大量出土的陪葬俑,特别是秦始皇陵出
-
朝鲜室外雕塑考察随笔
-
作者:
王克庆
程允贤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朝鲜
雕刻
咸兴
室外雕塑
民主主义
城市规划
考察团
雕塑艺术
艺术教学
-
描述: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中国雕塑考察团赴兄弟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参观访问。我们一行六人,在平壤、咸兴、妙香山、两江道等地,参观、考察了朝鲜艺术家在创作和处理雕刻与建筑、雕刻与城市规划以及艺术教学等方面的宝贵经验。目前,朝鲜北半部的许多城市和革命纪念地已修建了许多纪念碑、纪念像和装饰雕刻。雕塑艺术对于教育人民、
-
开展学术研究 提高队伍素质
-
作者:
曹春生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究
室外雕塑
光影效果
展示艺术
雕塑家
小型雕塑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参展作品
-
描述:
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6月25日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览就展示了全国雕塑家们近十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比起十年前或再远些,这个成果无疑是巨大的,令人受到鼓舞。参展作品大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展示艺术多样化的繁荣局面。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涌现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雕塑家,他们的作品充满热情,勇于创新,追求时代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参考与借鉴—记所见意、法现代环境雕塑艺术
-
作者:
张得蒂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黎
宗教建筑
意大利
室外雕塑
现代环境
装饰
雕塑艺术
现代雕塑
-
描述:
去年五月,我应邀到意大利接受拉维纳“但丁中心”艺术双年节国际雕塑竞赛的共和国总统奖,后又到意大利几个城市及法国巴黎参观学习。古代大师的巨作震撼人心,现代雕塑的发展,启发人们打开创作思路,使我得到很多教益。 意大利、法国古代的室外雕塑数量惊人,众多的宗教建筑上装饰着大量雕塑品,如意大利米兰的
-
主体审美空间—室外雕塑接受美学初探
-
作者:
恺父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空间
石窟
审美对象
室外雕塑
雕像
郑成功
接受美学
佛像
主体中心
宫殿
-
描述:
接受美学认为艺术作品和欣赏者是两极。欣赏者——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与审美对象之间,始终存在一个审美场。这个审美场即主体审美空间,也可叫做主体审美心理空间。 欧洲宫殿半圓形的阳台,显示着主体中心意义。中国古代石窟和庙宇中的佛像,其型制、布局、比例、
-
向空间致敬——关于奇立达的对话
-
作者:
李昭
赵天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向空间
空间概念
物体
兴趣
中国书法
室外雕塑
塔皮埃斯
西班牙
作品
对话
-
描述:
艾德瓦尔多·奇立达(Edudrdo Chilida)生于1924年。1949、1950年参加巴黎第五届、第六届“五月沙龙”展,1954年在马德里举办首次个人雕塑作品展,1958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与塔皮埃斯同获联合国基金会大奖。奇立达取中国书法的结构,塔皮埃斯取中国书法的笔趣,震动了当时国际艺坛。奇立达在西班牙、法国、德国、伊朗、瑞典和美国的一些城市立有室外雕塑作品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