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室外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106 条
-
中国原始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审美特征
-
作者:
张晓凌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室外雕塑
艺术中心
宾夕法尼亚州
美国英语
雕塑家
雕塑公园
元素交互作用
花园
劳伦斯
-
描述:
中国原始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审美特征
-
我们也应有一个《纪念碑宣传法令》
-
作者:
李玉兰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室外雕塑
-
描述:
我国的室外雕塑艺术,多年以来一直处于迟滞状态.建国以后,无论电影、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无论油画、国画、版画、连环画,都得到了喜人的发展;相形之下,雕塑,尤其室外雕塑,步伐大概算是最慢的了.在文艺的百花园中,它是一株弱苗,现在它
-
雕塑家与建筑家
-
作者:
晨朋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建筑师
室外雕塑
雕塑家
建筑家
雕塑艺术
-
描述:
把北京市建成一个清洁、优美的城市,中央发布这一指示之后,报刊上展开过长时间的讨论,各行各业都贡献了宝贵的意见。细心的读者或许会发现,当时唯独不见雕塑工作者出来说话。室外雕塑在城市建筑中该占什么位置,本来是雕塑工作者打从心底关切的题目,当时没人说话,实在另有衷曲。
-
漫游箱根雕塑森林美术馆
-
作者:
周路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欣赏
亨利·摩尔
巴尔扎克
室外雕塑
艺术家
当代艺术
毕加索
艺术大师
作品
美术馆
-
描述:
深秋的一天,细雨蒙蒙。我在版画研究所京子小姐的陪同下,来到海拔3000多米高的室外雕塑公园——箱根雕塑森林美术馆,日本人称它为“太阳和绿色中的美术馆”,是当今日本数座野外雕塑美术馆之一。这里陈列着世界著名艺术大师罗丹、亨利·摩尔、马约尔等人的作品和众多的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特别设有毕加索馆。箱根同富士山同处一脉系,首尾相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这
-
室外雕塑的艺术处理
-
作者:
潘绍棠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室外雕塑
问题
雕像
艺术处理
雕塑造型
室内
-
描述:
这里,我想仅仅着眼于室外雕塑与室内雕塑造型处理上的一些不同之处,提出一些问题,供同行讨论。 体积问题:一般都认为室外雕塑在体量上与室内不同,同样大小的雕塑,放在室内视觉上合适的,一搬到室外就显得纤细了,在量感上很明显的不足了。我们曾为一处少年宫门前的两侧,创作两件一男一女的少先队员雕塑,
-
城市雕塑创作随笔
-
作者:
曲乃述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遗产
石窟艺术
青铜时代
室外雕塑
展览馆
秦始皇陵
建筑雕塑
祖先
雕塑艺术
-
描述:
雕塑艺术正从室内转向室外,从展览馆、博物馆走向大街小巷,走向人民大众,成为最有普及力量、最有发展前途的艺术门类之一。世界如此,中国也必将如此,因为人们早已认识到雕塑是一种带永恒性的艺术。 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丰富的雕塑遗产,青铜时代自不待言,大量出土的陪葬俑,特别是秦始皇陵出
-
朝鲜室外雕塑考察随笔
-
作者:
王克庆
程允贤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朝鲜
雕刻
咸兴
室外雕塑
民主主义
城市规划
考察团
雕塑艺术
艺术教学
-
描述: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中国雕塑考察团赴兄弟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参观访问。我们一行六人,在平壤、咸兴、妙香山、两江道等地,参观、考察了朝鲜艺术家在创作和处理雕刻与建筑、雕刻与城市规划以及艺术教学等方面的宝贵经验。目前,朝鲜北半部的许多城市和革命纪念地已修建了许多纪念碑、纪念像和装饰雕刻。雕塑艺术对于教育人民、
-
开展学术研究 提高队伍素质
-
作者:
曹春生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究
室外雕塑
光影效果
展示艺术
雕塑家
小型雕塑
时代精神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参展作品
-
描述:
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6月25日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览就展示了全国雕塑家们近十年来辛勤耕耘的成果。比起十年前或再远些,这个成果无疑是巨大的,令人受到鼓舞。参展作品大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展示艺术多样化的繁荣局面。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涌现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雕塑家,他们的作品充满热情,勇于创新,追求时代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室外雕塑与风水
-
作者:
王晓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适应心理
“生气”
公共设施
空间方位
风水术
圆形花坛
室外雕塑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心理定势
-
描述:
前些日子,我到某著名的啤酒厂去参加一个活动,进厂门看到了奇怪现象:门前雕塑被稀疏的塑料编结布盖着,与雕塑座基毗连的圆形花坛边缘,护石也撤掉了,一派要毁弃的样子。就此询问厂里负责文化的人,答之曰:立起这雕塑,正赶上国际性的经济滑坡,年数十亿的火红生意冷落了不少,厂里职工一致将此归咎这座雕塑,说它主体像墓碑,基座与圆形花坛连接像坟墓,本就预兆着厂里的生意走向死寂。这不由令人想起了著名的香港总督饭店内部的主体雕塑九龙壁——经风水师的建议,在它前边换置了一面高达十二米的玻璃墙,为的是让九条龙走向海港,有所通途,为此,饭店的生意极好;著名的香港半岛大酒店门口树立的高大门神雕塑——酒店因面对着一文化中心蛋形的太空馆,顾客对此竟至联想
-
当代雕塑家作品选
-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品选
巴黎国际艺术城
环境艺术设计
次参加
山东金乡
室外雕塑
专业教学
甲午海战
雕塑家
学会会员
-
描述:
李友生1949年生,山东金乡人,1969年毕业于山东艺校,1975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雕塑系后即从事雕塑专业教学工作。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山东工艺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副主任、教授。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级展览并获奖。主要城雕作品有《晨》《搏击》《翱翔》《甲午海战念馆主雕》等。
<
1
2
3
4
5
6
...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