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走向多元: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油画
作者: 殷双喜   来源: 当代美术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纽约曼哈顿   艺术技巧   中国当代油画   美国观众   写实绘画   油画界   近代绘画   中国油画  
描述:现实。批评的意见认为作品中有不少是西方近代绘画流派的模仿,缺少中国特色,这些评价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的迅速进展和不足之处。
《陶瓷釉色料及装饰》新书介绍
作者: 暂无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书介绍   实用品   熔块釉   陶瓷制品   陶瓷釉   颜色釉  
描述: 陶瓷釉是陶瓷制品的外衣,其装饰效果直接影响陶瓷制品的观赏和使用价值。陶瓷制品因为有了一层釉而变得五彩缤纷,也更加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实用品艺术化、个性化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装饰材料及装饰
浅析“感受”在油画写生中的意义
作者: 拓永芳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油画   写生   真实感受  
描述: 在近几年中国的各大美展上,不难看出当代中国具象油画所呈现的一些新特点,那就是在这些油画作品中所传递出的"感受后的真实"。这些带有真实感受的油画作品所带给观者的震撼和感动是十分强烈的,同时画面中鲜明
关于我国现代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理念的探析
作者: 宋晨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映现实   现实主义油画   创作理念   融入特色  
描述: 在中国油画从传入到发展的几百年时间里,中国油画无论是技法还是作品质量都有很大的发展,并且不断成熟,如今中国油画已经在我国绘画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现实主义油画更是中国油画发展的主力军,一直占据
对于铃番绘画作品的看法
作者: 王兴华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实风格   绘画作品   写意人物画   画中   次见  
描述: 认识铃番已经有6年之久了,最开始了解她是通过她的作品,然后才是她本人。第一次见到她的写实风格的写意人物画,心中暗喜,没有千篇一律之感,每张画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看之下,又体会到她对每幅作品的用心
中国工笔重彩画家安颜博先生作品欣赏
作者: 暂无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虚实结合   意境   工写结合   写意性  
描述: 中国工笔重彩画家安颜博先生作品欣赏
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思考
作者: 张春雪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写实油画   思考  
描述: 当代中国写实油画值得探究的问题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能够对当代中国写实油画有更深的了解。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对当代中国写实油画进行了思考,这三个角度分别为艺术发生论、艺术方法论以及艺术意象论,希望能够为中国写实油画的研究扩宽思路,为我国当地写实油画的发展提供借鉴。
对传统的背离:关于现代工笔人物画中线被弱化现象的探讨
作者: 刘宇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识层次   新材料   写实  
描述: 本文从西方写实技术对工笔画线的冲击、新技法新材料对工笔画线的冲击、因缺乏对传统的深入导致认识盲区从而对工笔画的冲击三个层面入手,详细的分析了背离传统后现代工笔画任务中线被弱化的现象。
写意性在工笔花鸟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刘景源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虚实结合   意境   写意性  
描述: 在我国传统的绘画中可知,工笔画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中工笔画的写意性主要包含护花语言的写意性以及创作中的写意性。简述了写意性与线条、笔墨以及色彩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在作品中的体现较为明显。促进工笔花鸟化的写意性是促进绘画艺术的重点。文中主要对写意性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笔花鸟画家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生活——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
作者: 徐小青   来源: 读书文摘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文训练   独特体验   传统作文   创新潜能   学生习作   自然活泼   创新实践活动   求同思维   作文指导   写作空间  
描述: 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只要被一双充满兴趣的眼睛捕捉到,就可能成为美妙的故事的开端。生活是无边无际的,学生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都能成为作文中鲜活的材料。因此,在广泛开发课程资源,大力开展创新学习的今天,我们要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关注生活,自主,科学地开发作文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亦如此。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
< 1 2 3 ... 52 53 54 ... 77 78 7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