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陈明华作品
作者: 陈明华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油画家   作品赏析   超级写实主义   写实绘画   中央美术学院   写实油画   新写实主义   艺术形式   超现实主义  
描述: 自述:情绪是一种力量,从某种莫名转化为有形可触摸的可感,这是情绪变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无意识转向有意识的过程;我不是抽象地感受这份情绪,而是不断地用工具、身体乃至整个的身心投入到情绪的实验。情绪
空间是为自由设定的
作者: 焦小健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创作研究从活动空间开始,这个活动空间就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人活着遭遇诸如爱情、死亡、良知、责任、真实、谎言、战争、自然灾难等种种命运。人类的面孔、表情、人性的光辉和丑恶都被画在世代相传的艺术作品里
胡赤骏作品
作者: 胡赤骏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自述:我以为最好的状态是把自己从城市中抽离,最好放弃一切便利舒适的生活要求,来到大自然当中感受山林里的光影婆娑,自然的声音随气象而变化,就是一种生命与大自然的交互:风声、水声、鸟声,这种久违的本原状态,是我们丢弃了太久的东西。一切都顺应了自然,也顺应了我们自己。有时候一个过程需要慢慢去琢磨,进入到生活中,像现在在野外的湖卢工作室,就不得不利用多媒体的办法,如照片或者影像。在
缘自古典的发问——与导师尚扬的对话
作者: 徐福厚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徐福厚(以下称徐):老师,像您预料的那样,离开您几年来我的画没发生根本变化,这主要是说作品关注的基本立足点和精神内核是延续的,不知您认为像这样近乎固执地热衷且向往一种古典的人文精神,作为艺术创作,在当代是否还具有某种意义?尚扬(以下称尚):我们之间经常提起的古典精神与艺术中所指的古典风格是不完全相同的。古典的人文精神,可以理解为人类亘古至今在与命运搏斗过程中体验到的那种悲壮的崇高感和贯通在
刘建平作品
作者: 刘建平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在我逐步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中,“现实性”的理解一直随着“所见”,随着形式意义的领会而深化;与此对应,这种深化也促进了我对现实的忠诚。我注意“历史之物”,是因为它与“临场现实“的重叠关系,历史和现实
小石岛的船
作者: 詹保国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小石岛的船
一战华工
作者: 蔡鸣   詹保国   苏翰宇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一战华工
烟雨龙虎山
作者: 詹保国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烟雨龙虎山
2001.9.11纽约
作者: 詹保国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2001.9.11纽约
杨大全作品
作者: 杨大全   来源: 当代油画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艺术   艺术实践   话语体系   艺术家   当代艺术   绘画   作品   喘息   作用与影响   中国现代美术  
描述: 自述:诚然,画画就是表现自己。要画自己感兴趣的画,不累。画趣,一如人之趣。一个人平素的言谈,举手投足,行止间所流露的况味,若能感染他人,产生“磁场效应”,便可谓有趣之人,画趣亦然。同样,画者画品所具的美学取向和表现力之影响,能得以同道的认可与受众的悦赏,即为不失画趣所在。画之技法源于表现,尤其是抽象性绘画,技法是因画的需要应运而生,且更新不断,反之则画无趣。画风的形成是自然的,是由画家的秉性、情感、知识
< 1 2 3 ... 9 10 11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