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学堂】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醴陵釉下五彩的发明恢复与“三馆瓷”研制生产
-
作者:
张才军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醴陵
师范学堂
釉下五彩
湘西凤凰
日本制
湖南巡抚
士文
翰林院编修
化制
瓷业
-
描述:
湖南醴陵是中国著名八大陶瓷产地之一,清光绪三十年(1904)冬,湖南西路师范学堂监督、大名鼎鼎的翰林院编修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湘西凤凰人,受湖南巡抚赵尔巽派遣赴日本考察实业与教育
-
特制毛主席生日用瓷——釉下五彩双面花薄胎碗
-
作者:
老虎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湖南醴陵
师范学堂
釉下五彩
湘西凤凰
日本制
湖南巡抚
士文
翰林院编修
化制
瓷业
-
描述:
特制毛主席生日用瓷——釉下五彩双面花薄胎碗
-
沿袭与创新:景德镇近代陶瓷教育研究
-
作者:
孔铮桢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师徒制
学堂
近代陶瓷教育
民族性
-
描述:
通过梳理景德镇近代陶瓷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出师徒传承制在古代陶瓷技艺的传授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思想文化、生产方式和经济模式等现实条件发生改变之后,这种教育模式势必会为更先进的学校教育取代,不过,这种取代并不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沿袭的基础上创造出更科学、更有序、更务实的教育体系,这种沿袭与创新实际上正是景德镇陶瓷教育民族性特征的一种具体呈现。
-
浅析江西省近现代学校式陶瓷教育演变——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个案
-
作者:
邢鹏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业教育
中国陶业学堂
江西瓷业公司
-
描述:
鸦片战争后,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中国的近代学校式教育应运而生,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陶业学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创办的,但关于中国陶业学堂具体创办于哪一年
-
论中国陶业学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
作者:
于保春
颜惠崇
丁小华
李燕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诞生
中国陶业学堂
必然性
-
描述:
中国陶业学堂成立于1910年,是我国最早的陶瓷专门学校之一。本文从清末"新政"的大环境、留学生教育勃兴、挽救岌岌可危的手工制瓷业、冲破手工制瓷业固守旧法等四个方面论述了"苟欲兴工,必先兴学"的道理,从而回答了中国陶业学堂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
风雨九十载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华学堂
云南昆明
清华园
北京大学
更名
圆明园
湖南长沙
改名
风雨
清华大学
-
描述:
可以说,清华大学起源于皇家园林熙春园里的一个工字厅。它的主体是用一条游廊把前后两排房子联成一体,形成一个“工”字,因而得名“工字厅”。据说当年乾隆驾临于此,发现这里林山变幻,环拢着一泓秀水,绿树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不禁让他想起晋朝诗人谢混的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增阿,寒裳顺兰沚,水木湛清华。”于是就题下了“水木清华”四个字。清道光年间,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赐于后来的咸丰帝;把工字厅赐给了其第五子敦亲王奕综,而工
-
清末醴陵釉下彩瓷创烧历史研究
-
作者:
龙芝兰
刘睿婷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刷花
陶瓷史
瓷业学堂
瓷业改良
勾线汾水
瓷业公司
醴陵釉下彩瓷
-
描述:
醴陵瓷业学堂的正式开学时间为1906年5月26日,瓷业公司正式开工时间为1906年11月16日至12月15日间。瓷业学堂首批瓷器样品出窑时间为1906年7月,釉下彩瓷首次见诸文献的时间为1908年1
-
巧夺天工的岭南民间艺苑——陈氏书院建筑雕塑艺术略述
-
作者:
罗雨林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闻中
石湾陶塑
陈氏书院
建筑装饰艺术
灰塑
建筑雕塑
陈家祠
实业学堂
建筑专家
文物保护单位
-
描述:
广州陈氏书院,是一座名闻中外的清末建筑。它俗称陈家祠,是广东全省七十二县陈姓合族宗祠。在历史上它曾作陈氏实业学堂、广东体育专科学校、文范学校、聚贤中学和陈氏家族春秋祭祖的场所。1962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个性与油画创新浅论
-
作者:
佘云祥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科举制度
师范学堂
个性
艺术作品
艺术家
高
题材
油画创作
天主教士
创新
凡·
-
描述:
自四百多年前意大利天主教士利马窦等人来华传教,将圣母、天主像油画作品带进中国起,直至1905年科举制度废止,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保定北洋师范学堂设图画科,开油画课,中国便有了油画及油画创作。有了创作就少不了创新,而创新须思考最多的是怎么创,怎么才能新,什么标准才是创新。
-
学校教育对中国油画早期发展的影响
-
作者:
丁建国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教育
教育发展
科举制度
师范学堂
中国近代
洋务运动
学校教育
早期发展
高等师范学校
中国油画
-
描述:
中国近代油画教育始于"洋务运动",进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兴办学堂的浪潮在全国开展起来。其中,中国第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成立(1905年),彻底拉开了中国近现代油画美术教育的序幕,而后的几十年里,民国美术教育发展迅速且成果出色,一度成为油画事业